[发明专利]遴选创新鉴定专家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1124964.1 | 申请日: | 200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366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汪洋;钟音;钟显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音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遴选 创新 鉴定 专家 计算机 检索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正确地遴选能可靠鉴定创新的专家数据库(检索系统),属于信息科学。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鉴定是最重要的创新环境。创新的正确鉴定,是对全民创新活动的鼓励,是对民族创新源泉的开拓、呵护和推进,是各种创新资源的优化利用的先决条件,其长期重要性可与另一创新环境教育相并列,其当前效益则超过了教育(人才培养和成长有很长的周期)。
对创新的正确鉴定是很复杂、很困难的事。国内外均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制订了许多政策法规,但创新鉴定依然错误率很高。创新的正确、及时鉴定,对科研项目立项与资助、国家与企业的技术储备、论文的发表、图书的出版、专利的授权、创新成果的提高和产业化、企业的投资、科研单位领导的决策以及国外技术和资金的引进等,对人才的评价、提拔与使用,均有立竿见影的重要作用;反之,对它的错误鉴定,会在上述各方面造成严重失误或损失。重大创新鉴定的失误,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科技发展方向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新鉴定之所以极为困难,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已呈现高度分化(高度分工,许多学科各有多个研究方向,某一领域只有个别人甚至尚无人在研究)和高度综合(各学科相交形成许多边缘学科,一项创新成果可能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一般人很少有如此的知识条件)。创新由于它的“创”和“新”,就很少有人能全面了解一项具体创新的特点和功效及目前类似、相关成果的情况。创新的知已难觅。目前科技发展和知识更新很快,对多数人来说,知识陈旧几乎是通病。因此,创新往往因鉴定者的知识局限性(知识陈旧以及思维惯性、保守性)而被错误处置。创新鉴定在目前多是找年资高的去评定,但年资高,知识的局限性更为明显。创新鉴定人都是临时选定的,他们有自己的日常工作,特别是年轻人。因此,即使是完全对口的和知识更新着的专家,有的对额外承担的创新鉴定工作,也是有意无意地应付了事。此外,创新的人情鉴定(有的鉴定人是成果作者自己点名的),特别是科研成果的人情鉴定,更为普遍,成果鉴定很少有不通过的。因此,目前创新鉴定中很有限量的鉴定人面对的是大量的纷繁复杂的创新成果;集体评审中,多数人是在并不了解成果的情况下盲目投票的;“外行”评内行,“落后”评先进,忙人再额外加艰巨任务和人际关系参与其中的事,不仅司空见惯,而且也是强人所难,失误在所难免。现行的创新鉴定(科技成果鉴定、论文评定等等)制度也助长了这些不负责任的创新鉴定,只要参加了鉴定会,寄回了评审意见表,那怕会上一言不发,或评审表只写“可发表”、“不宜发表”几个字的评语,评审费照给不误;事后再无人过问,鉴定人对创新的鉴定没有任何信誉顾虑和社会责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音,未经钟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4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