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控可变行程压缩机无效
申请号: | 01125097.6 | 申请日: | 200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36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0 |
发明(设计)人: | 牧野善洋;清水厚视;川口真广;太田雅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F04B2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力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行程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用空调的可变行程压缩机,更加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对外控可变行程的控制阀壳体的改进。
背景技术
与日本公开特许公报8-338364号相应的美国专利第5,865,604号描述了一种行程由控制腔和抽吸腔内的压力差控制的可变行程压缩机。该压缩机行程是通过由供气通道从排放腔向控制腔输入制冷气体以及由排气通道将气体排入抽吸腔来控制的。该压缩机的行程控制结构包括一个位于供气通道中过道的能改变供气通道横截面积的电子操作控制阀。该控制阀的通电螺线管促使控制阀的阀体沿关闭阀孔的方向移动。输往该控制阀的电流值根据乘客仓的测得温度和预设温度的比较结果来定。由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和由温度控制器预设的温度的差值很大则表明需要加大制冷负荷。这将使得阀孔的开度变小。从而,旋转斜盘的倾角增大,压缩机的排量变大。
如图5所示,电子操作控制阀80位于后壳体90的阀室85内。阀室85的开孔由后壳体90的圆周壁或从其外圆周壁表面凸出的基部86包围。基部86为环形,其内圆周面87设有环形凹槽88。环形卡箍89嵌在该凹槽88中,用来防止控制阀80从阀室85内脱开。中部向外伸出的接头81位于基部86内并设有连接装置82,给螺线管(未示出)通电的电源线83与该连接装置82成电接通状态。电源线83由保护其的覆盖层91盖住。
控制阀80通常都装在后壳体90内,并且其末端从后壳体90的外圆周壁向外凸出。这个凸出部分妨碍了将压缩机安装在某物体上。尤其是当在车上安装作为空调一部分的压缩机时,安装空间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减少控制阀80自后壳体90的外圆周壁凸出的部分。
在现有的压缩机中,连接装置82从基部86向阀室85内回弯。连接装置82的这种布置方式经常使将外部驱动电路和连接装置82连接起来的电源线83与基部86的外周接触。但是,由于现有的压缩机的设计只是将阀室85用来装纳控制阀80,并没有考虑到电源线83会与基部86的外周接触。因此,基部86的外周为锐利的。
同时,电源线83由覆盖层91保护,但覆盖层91在连接装置82前并不保护电源线83。电源线83有一段长度必须为未覆盖的,以便与接头81进行电连接。换句话说,为了保证连接工作效率,电源线83有一段并未被覆盖层91保护。
当未覆盖的电源线83与基部86的外周接触时,压缩机和内装压缩机的发动机的长期振动会造成电源线83的接触表面疲劳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欲减少上述不便之处。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电子操作控制阀的电源线疲劳损坏的外控可变行程压缩机。
为达到此目的,一种外控可变行程压缩机设有壳体、壳体内的控制腔、装于壳体内用来控制控制腔内压力的电子操作控制阀。该压缩机的行程根据控制腔内的压力而变化。该控制阀根据外部电信号来控制控制腔内的压力。壳体内的阀室设有用来容纳该控制阀的开孔,该开孔内形成无偏差表面。与控制阀相连的电源线与该无偏差表面接触。根据本发明,当电源线与阀室的开孔接触时,由该无偏差表面支承电源线,从而防止了电源线的疲劳损坏。
另外,本发明还有一个特征,即所述无偏差表面是在环绕该开孔的圆周壁的一部分上形成。
另外,本发明还有下面的特征,即沿阀室开孔形成的圆周壁从壳体的外圆周壁表面伸出,并且无偏差表面从壳体的外圆周壁表面的伸出部分要少于在圆周壁上的余下部分。根据本发明,即使所述圆周壁从所述外圆周壁表面伸出,电源线与该圆周壁之间的接触应力也小于现有压缩机中相应的接触应力。
附图说明
附带的权利要求书对本发明的被认为具有新颖性的特征有详尽的描述。以下结合附图,参考对目前为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为带有局部剖切的放大的局部侧视图,示出了图1中阀室的基部;
图3为放大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4a为放大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4b为放大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
图5为带有局部剖切的放大的局部侧视图,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阀室的基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图1到图3,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加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50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纳米结构的机械方法和专用机械设备
- 下一篇:挂衣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