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贝类选择性杂交制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28003.4 | 申请日: | 200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399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范;赵洪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贝类 选择性 杂交 制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贝类制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有选择地利用不同地理群体间贝类分别积累的遗传变异、通过杂交产生可以直接应用的杂种优势的贝类选择性杂交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是我国鲍科(Haliotidea)种类中最重要的经济种类之一。主要分布于日本列岛北部、朝鲜半岛和中国的黄海北部及渤海海峡的一部分水域。皱纹盘鲍雌雄异体,异体受精,成熟个体性腺雌性为深蓝色,雄性为乳白色,繁殖期在黄渤海区为7~8月。我国比较集中的海区有辽宁省的大连市区、长海县,山东的烟台、成海和青岛海域。皱纹盘鲍在鲍科中属中型种类,但在我国海域分布的种类中却是体形最大的,其肉质细腻柔韧、口感好,是我国鲍科各种类中品质最好、价格最高、最受欢迎的种类。皱纹盘鲍也是我国黄渤海区唯一进行规模养殖鲍科种类。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 Preston)隶属于扇贝科(Pectinidae),分布于日本北部、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和我国黄渤海区。栉孔扇贝为雌雄异体,性成熟时,雌性腺呈鲜桔红色,雄性腺呈乳白色,卵在体外受精和发育。栉孔扇贝现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之一,其养殖在贝类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皱纹盘鲍和栉孔扇贝都是我国北方海区最重要的经济贝类,都已经在我国开展大规模养殖。但近年来由于频繁发生病害,使皱纹盘鲍和栉孔扇贝的产量急剧下降,给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病因尚未清楚的情况下,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养殖对象的抗逆性和活力,可能会缓解目前病害的危害,提高皱纹盘鲍和栉孔扇贝等贝类养殖的生产力水平。
遗传育种的理论与实验都已证明培育杂交种的关键在于找到强优势的杂交组合,亲本间遗传差异大时,它们的杂交种优势亦强。遗传差异的本质是DNA序列水平的差异。用DNA分子生物学方法能正确地测定亲本间的分子差异或分子遗传距离,从而可作为预测杂交种优势的重要指标,帮助育种学家减少配制杂交组合时的盲目性。分析和了解皱纹盘鲍群体间个体及其子一代的遗传结构是获得较大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此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随机扩增多态脱氧核糖核酸(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缩写:RAPD)技术作为其中的一员,因其具有不需要知道所研究物种的遗传背景,并且检测DNA多态性的方式具有独到、快速、简便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已迅速渗透到遗传分析的各个领域。RAPD标记现已用于动植物遗传作图、基因快速定位、特殊染色体区段的鉴定和分离、性别鉴定以及群体遗传变异及遗传分化的研究中,近期其在杂种优势预测方面的应用又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对于海洋贝类,进行DNA多态性研究的比较多,主要用于种内与种间不同群体间的变异与分化研究,种质鉴定与系统进化研究,在预测杂种优势等有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选择性杂交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贝类选择性杂交制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常规分子生物学的随机扩增多态脱氧核糖核酸技术确定种内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从遗传距离较大的群体随机获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其操作步骤为:
1)种贝的选择:取具有不同自然地理分布区的群体,随机取样比较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其中容易获得的群体为雌性亲本,雄性亲本为不易获得的、与雌性亲本群体遗传距离较远的、随机取样性成熟的个体,所述杂交所用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1~0.25;
2)种贝促熟:取大小为群体内中等偏上的性成熟个体,以雌贝使用量的10~20%为雄贝的使用量;置于16~21℃的水体中,达一定有效积温,培育密度为25~100枚/m3,饲以天然饵料,每天全量换水一次,充天然空气以补充氧气的不足;
3)催产:将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经过阴干、升温和紫外线诱导进行催产,具体为:在16~21℃条件下阴干1~2小时,然后种贝分别置于15~20L容器内,或全部雌性个体集中于一专用水槽内,雌雄个体严格分离,注入升温至20~23℃、照射强度为300~800mwh/L的紫外线处理海水,在0.5~1.5小时内可以获得雌雄配子;
4)将分别获得的雌雄配子进行人工杂交受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8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咪鲜胺与烯唑醇的植物杀菌剂
- 下一篇:太阳能水温水位自动供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