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级变速器无效
申请号: | 01132890.8 | 申请日: | 2001-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46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塚田善昭;渡边觉;中村一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15/52 | 分类号: | F16H15/5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级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支承与驱动旋转件和从动旋转件摩擦接触的变速旋转件的框架的移动,能从驱动旋转件向从动旋转件进行变速传动的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以往,这样的无级变速器已在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9-177920号公开了。
但是,这种无级变速器输出旋转件能相对自如旋转地支承在变速器轴上同时向离开从动旋转件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住,在输出旋转件和从动旋转件之间设有调压凸轮机构,使其由该调压凸轮机构将扭矩从从动旋转件传递到输出旋转件上,同时,随着从动旋转件和输出旋转件的相对旋转,将从动旋转件推压到框架一侧。
然而,上述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9-177920号所公开的无级变速器,由与从动旋转件和输出旋转件的对置面的周向若干处相互对应分别设置的凹部和相互对应分别嵌合在成对的凹部的球体构成调压凸轮机构。
这样的调压凸轮机构需要用于保持各球体的保持架,招致成本增加而且引起重量增加,也很难说是易组装性优异。而且,由于为了实现凸轮功能,不得不将球体的直径设计的比较大,所以,调压凸轮机构的沿变速器轴的半径方向的尺寸就比较大了。另外,还存在由于各球体在凹部内的不稳定而引起的产生噪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且提高易组装性、而且具备沿变速器轴的半径方向紧凑化的调压凸轮机构的无级变速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无级变速器包括:能输入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能自如旋转地支承在箱体上的变速器轴;不能相对旋转地与该变速器轴连接的驱动旋转件;能相对自如旋转地支承在上述变速器轴上的从动旋转件;能沿上述变速器轴的轴线移动的框架;具有沿以上述变速器轴的轴线为中心线的圆锥的母线的轴线、支承在上述框架上的支承轴;具有与上述驱动旋转件相接触的圆锥状的第1摩擦传动面以及与上述从动旋转件摩擦接触的圆锥状的第2摩擦传动面、能自如旋转且能自如轴向滑动地由上述支承轴支承着的变速旋转件;在将上述从动旋转件夹在与上述框架之间的位置,能相对自如旋转地支承在上述变速器轴上、且向离开上述从动旋转件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输出旋转件;能进行上述从动旋转件和上述输出旋转件之间的扭矩传递、且能根据上述从动旋转件和上述输出旋转件的相对旋转将上述从动旋转件推压到上述框架一侧的调压凸轮机构,其特征是:上述调压凸轮机构由一体地设置在上述从动旋转件和上述输出旋转件之一上面、突出到另一侧的突部和设置在上述从动旋转件和上述输出旋转件的另一个上面、使其收容上述突部的前端部且与其接触的凹部所构成。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通过将一体地突设在从动旋转件和输出旋转件之一上面的突部的前端部收容到设置在从动旋转件和输出旋转件的另一个上面的凹部且与其接触,而构成调压凸轮机构,所以,与将球体介于从动旋转件和输出旋转件之间的现有的形式相比,由于不需要保持架,所以不仅能降低成本和减轻重量、提高易组装性,而且还能解决由于球体在凹部内的不稳定而引起的产生噪音的问题。而且,虽然为了实现凸轮功能,必须在某种程度上确保沿变速器轴周向的突部和凹部的尺寸,但由于在沿变速器轴的半径方向,能使突部和凹部较小,所以,能沿变速器轴的半径方向使调压凸轮机构紧凑化。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制成将上述驱动旋转件一侧敞开的碗状的从动旋转件的中央,一体地设有能相对自如旋转地由上述变速器轴支承着的圆筒状的支承筒部,在圆筒状的上述输出旋转件上设有嵌合介于该输出旋转件和变速器轴之间的轴承的轴承孔和使其接收上述支承筒部的输出旋转件一侧的端部、其直径比上述轴承孔大的收容孔,在轴承孔和收容孔之间,在设置在输出旋转件上的环状的台阶部和上述支承筒部的对置面之间,构成有上述调压凸轮机构,围绕上述支承筒部的碟形弹簧产生将上述从动旋转件压靠在上述第2摩擦传动面上的弹簧力、并设置在从动旋转件和输出旋转件之间。
根据这样的第二方面所记载的发明的结构,不仅相互之间设有调压凸轮机构,而且使从动旋转件和输出旋转件沿轴向靠近配置,能有助于无级变速器的紧凑化,且能使其将给从动旋转件施加预加载荷的碟形弹簧安装在从动旋转件的支承筒部上,能提高易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发动机和无级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初始(低)传动比状态下的无级变速器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最高传动比状态下的无级变速器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4是图3的4-4线的放大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28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水性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织造机构和织机的转动连接传动轴所用的联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