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133123.2 | 申请日: | 2001-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338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06 |
发明(设计)人: | 关川信之;木绵正明;安藤弥;平田光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宗杰,梁永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半导体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第1栅绝缘膜;与该第1栅绝缘膜邻接且具有比第1栅绝缘膜厚的膜厚的第2栅绝缘膜;在上述第1和第2栅绝缘膜上形成的栅电极;以及在离开上述栅电极的位置上形成的第2导电型的源层和漏层,
上述栅电极由在上述第1绝缘膜上形成的第1硅层和第2硅层构成,其中,上述第2硅层重叠在上述第1硅层上,同时位于上述第2栅绝缘膜的一部分上。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离开第2硅层的端部的位置上形成了上述第2导电型的源层和漏层。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硅层是衬垫多晶硅膜。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2导电型的低浓度的源层和漏层中形成了上述第2导电型的源层和漏层。
5.如权利要求1、2、3、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和第2硅层由多晶硅层或非晶硅层构成。
6.一种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工序:
在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第1栅绝缘膜的工序;
在上述第1栅绝缘膜的规定区域上重叠地形成第1硅层和耐氧化性膜的工序;
利用以上述耐氧化性膜为掩模的选择氧化,形成场氧化膜和第2栅绝缘膜的工序;
在除去了上述耐氧化性膜后,在整个面上形成第2硅层的工序;
形成由残存在上述第1栅绝缘膜上的上述第1硅层和第2硅层构成的栅电极的工序,其中,上述第2硅层重叠在该第1硅层上,同时位于上述第2栅绝缘膜上;以及
在离开上述栅电极的位置上形成第2导电型的源层和漏层的工序。
7.一种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工序:
在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第2导电型的低浓度的源层和漏层的工序;
在上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第1栅绝缘膜的工序;
在上述第1栅绝缘膜的规定区域上重叠地形成第1硅层和耐氧化性膜的工序;
利用以上述耐氧化性膜为掩模的选择氧化,形成场氧化膜和第2栅绝缘膜的工序;
在除去了上述耐氧化性膜后,在整个面上形成第2硅层的工序;
形成由残存在上述第1栅绝缘膜上的上述第1硅层和第2硅层构成的栅电极的工序,其中,上述第2硅层被层叠在该第1硅层上,同时延伸到上述第2栅绝缘膜上;以及
在离开上述栅电极的位置上形成第2导电型的高浓度的源层和漏层的工序。
8.如权利要求6、7的任一项中所述的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和第2硅层由多晶硅层或非晶硅层构成。
9.如权利要求6、7的任一项中所述的绝缘栅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耐氧化性膜由氮化硅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31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话音通信的超声波诊断成像系统
- 下一篇:最优化网络传输功率的装置和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