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位漂堵截流法无效
申请号: | 01133668.4 | 申请日: | 2001-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348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力平;周宜红;贺昌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7/00 | 分类号: | E02B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荣,冯卫平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截流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流截流方法,属于截流工程技术领域,用于水电工程施工期间水流控制过程中,截断河床水流的一种全新的截流方法。
二.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外在水电工程中常用立堵与平堵两种方法截流,其中,立堵法截流是用载重自卸汽车将混凝土四面体等截流材料运至戗堤附近,然后倒车在戗堤上行驶至戗堤边,将截流材料卸至龙口江水之中,逐渐截断河流;平堵法截流是在被截流的河床上,事先在龙口架设栈桥,然后用自卸汽车沿龙口全线逐层抛填截流材料,或用拖轮将载有截流材料的驳船拖到龙口处,抛填截流材料,逐渐截断河流。这两种截流方法前者是在非常狭小的工作面上以高施工强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截流的各项工作,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后者在通航河道上架设浮桥或栈桥影响通航。两者均有相当一部分截流材料被高速水流冲走,在下游形成淤积,为后续施工增加了清淤、开挖、出渣等工作。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已申请的专利“一种漂堵法截流”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的截流方法,目的是为在高风险、大流量、快流速的条件下,提供的一种减少风险、安全可靠、准确无误、定位抛投材料的截流方法,该发明能更加准确的控制截流材料沉入龙口,在关键时刻快速截断河流。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被截流的河流上游,使用运输、装载、起重机械,事先将钢筋混凝土构架、混凝土四面体、大块石等截流材料装入漂浮在临时码头或岸边的多排链式连接的浮具材料网中,在龙口的上游方向固定一艘带有铁臂梁的趸船,在铁臂梁的前端固定一艘定位船,由牵引物分别连接链式的浮具材料网,并将其拖至趸船旁,由趸船上的铁臂梁上运行缆索的悬挂牵引钩连接浮具材料网,沿铁臂梁拖至定位船顶端,启动遥控或线控装置,使装载材料网中的材料随水流方向冲沉进占,沉入龙口,拦断河床水流。
本发明主要解决了在高风险、大流量、快流速的条件下,安全可靠、准确无误、定位抛投材料并快速截断河流的课题。这对于避免截流时戗堤坍塌所造成的人力、物力损失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较长的铁臂梁与定位船的作用,对于准确无误的定位抛投材料,回避风险,使截流的抗风险度能从90%提高到99%。对于防汛期间,突发堤坝溃口事件,使用本发明可控制堵堤材料准确沉入溃口,为快速、安全封堵堤坝溃口赢得宝贵时间,从而减少洪水带来的经济损失。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被截流的河流上游趸船控制连接浮具材料网抛投场景府视图;
图2是图1中链式连接浮具材料网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1为装载、起重机械,2为浮具材料网,3为浮具,4为截流材料,5为牵引物,6为趸船,7为铁臂梁,8为牵引钩,9为定位船,10为龙口,11为戗堤,12表示水流方向。
五.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是在改造的趸船6上安装一大型铁臂梁7,使铁臂梁大部分长度悬出江面,并在铁臂梁前端安装一只小浮船作为定位船9,以保证铁臂梁有足够的长度悬挂在江面高流速区。截流时,用拖轮将改造的趸船牵引至不受水流影响的龙口上游附近区域,抛锚固定好。再将事先装好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混凝土四面体、大块石等截流材料4的浮具材料网3,由牵引物5拖至趸船旁,由趸船铁臂梁上运行缆索的悬挂牵引钩8连接浮具材料网,沿铁臂梁拖至定位船顶端,启动遥控或线控装置,使装载材料网中的材料随水流方向12冲沉进占,沉入龙口,而空的浮具材料网可随铁臂梁上的悬挂牵引钩拖回,由此周而复反,便可在截流的关键时刻,拦断河床水流。
本发明还可按图3所示实现另一种实施方式。对于防汛期间,突发堤坝溃口事件,在堤坝溃口两旁抛投封堵材料十分危险,而使用定位漂堵法封堵溃口则可将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由拖轮将改造的趸船牵引至不受水流影响的溃口区域并垂直于溃口,抛锚固定好,使定位船正处于溃口前。再将事先装好的截流材料的浮具材料网,由牵引物拖至趸船旁,由趸船上的铁臂梁上的悬挂牵引钩连接的浮具材料网,沿铁臂梁拖至定位船并解除悬挂牵引钩以及浮具的浮力作用,迫使装载材料网中的材料随水流冲沉进入溃口,而空的浮具材料网可随铁臂梁上的悬挂牵引钩拖回,由此周而复反,便可在堤坝溃口的关键时刻,堵住堤坝溃口的高速水流。这样可及时控制堤坝溃口扩大,为快速、安全封堵堤坝溃口赢得宝贵时间,从而减少洪水带来的经济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36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