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彩色阴极射线管无效
申请号: | 01133855.5 | 申请日: | 2001-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66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丁圣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29/86 | 分类号: | H01J29/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魏晓刚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彩色 阴极射线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彩色CRT(阴极射线管),而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平面彩色CRT,其中一平面屏板结构经过改进,用于减少热处理期间在炉中的断裂和减小其重量,以便提供一种具有小于同类各种CRT的重量、成本较低和管轴较短的平面彩色CRT。
背景技术
图1示意性地图示一现有技术彩色CRT的剖面,此CRT配置一屏板1即前玻璃件,焊接于一玻锥2即后玻璃件;一荧光薄膜,在屏板1的内侧表面上用于发光;一电子枪,是电子束11的来源,用于照射荧光薄膜;一荫罩3,用于选定一种颜色,以致一所需的荧光薄膜发出光线;以及一主框架5,用于支承荫罩3。
具有一些弹簧6用于使其上配装荫罩3的主框架5固紧于屏板,并具有内部屏蔽件7,固定于主框架5上,用于防护CRT不受外界地磁影响,二者都封装在高度真空之下。
图1中彩色CRT的工作原理将予以解释。发自装在玻锥2之中的电子枪的电子束11在电子束在上、下、左或右方向上偏移时由于施加于CRT的阳极电压而到达在形成在屏板1内侧表面上的荧光薄膜表面,以形成图像。
由于CRT处在高度真空之下,容易因某外部撞击而爆炸,所以屏板1设计得可经受大气压力。另外,屏板1在裙部的外部表面处用加强带12捆住,用于把应力分散到高度真空下的CRT,以确保抗撞击性能。
现有技术CRT配有屏板1和玻锥2,电子枪插在玻锥2的颈部之中,其通过抽真空而密封。在高度真空下,相当大的拉或压力作用在屏板1和玻锥2上,以便在屏板1屏幕的特定位置处造成过大的拉应力。
当前的趋势是,屏板1制作得更大更平。图2A和2B分别图示一种形式的屏板,在其内侧/外侧表面处均具有曲度,而在其外侧表面处几乎没有曲度,结果,随着各部件诸如屏板变得更大而屏板更厚并更重,从而成本更高和不甚合宜。
图3在左侧图示一种平面型屏板,在其外部表面处没有曲度,而在右侧图示一种非平面型屏板,在其内侧和外侧表面处均具有曲度,由此可以了解到,平面型屏板具有的从模制对口线到密封边缘线的OMH大于右边非平面型的这一距离。因而,现有技术平面型屏板的较大整体厚度会由于屏板内侧与外侧表面之间的源自炉中热传导的热膨胀不同导致屏板超过临界应力。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致力于一种平面彩色CRT,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所造成的一或多项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彩色CRT,其中屏板的结构经过改进以用于降低炉中彩色CRT的断裂率并提供较轻的彩色CRT。
本发明的各种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在以下说明中予以叙述,而其一部分将从说明中显然可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获知。本发明的各项目的和其他优点将通过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所附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予以实现和取得。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一些优点并符合本发明的目的,如所实施和简述的那样,彩色CRT具有一矩形屏板,该屏板包括带有大于30,000mm的曲率半径的外部表面,带有固定的曲率的内部表面,以及基本上垂直于内、外两表面而伸展的裙部;还具有一玻锥,连接于屏板的裙部密封边缘部分,以满足条件0.18≤OAH/(USD/2)≤0.29,其中USD表示屏板的有效屏幕对角尺寸,OAH表示从外部表面的中心到裙部密封边缘部分延伸平面的距离,OMH表示从屏板的外部表面模制对口线到裙部密封边缘部分的距离,而OSH表示从屏板的外部表面模制对口线到裙部阻滞线(brake line)的距离,由此,与相同有效屏蔽尺寸的相同阴极射线管尺寸相比减小了屏板重量,这样就通过调整屏板外部表面OAH、OMH和OSH的相关关系,减小了各部件的重量,导致减小了平面CRT的总体重量,并减少了炉中的热断裂。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说明和随后的详细说明二者都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并意图提供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各附图,包括在内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了解并纳入此说明书而构成其一部分,图示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并连同文字叙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一些原理:
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现有技术彩色CRT的剖面;
图2A和2B分别示出具有外曲率的屏板和几乎不具有曲率的平面屏板的剖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38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