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量控制阀连接构件有效
申请号: | 01134955.7 | 申请日: | 200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354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村上严;小野睦;丰川政行;中村弘;安达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平洋精工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武玉琴,朱登河 |
地址: | 日本岐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控制 连接 构件 | ||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流量控制阀连接构件,特别涉及用于内燃机的窜漏油回油装置的流量控制阀连接构件。
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用于窜漏油回油装置(以下称PCV阀)的流量控制阀连接构件50的第一实例的剖视图。在连接构件50中,PCV阀61的配合部62轴向固定于缸头盖H上的连接孔60中,由此,PCV阀61可拆卸地与缸头盖H连接。
在连接构件50中,圆柱形密封环63先固定到连接孔60,然后PCV阀61的配合部62固定到密封环63的安装孔63a,从而使PCV阀61与缸头盖H连接。缸头盖H需经仅有的机加工来制出圆的连接孔60。
然而,配合部62的配合公差要求精度很高,以便PCV阀61的配合部62不与密封环63脱离。这就增加了把PCV阀61装配于密封环63所必需的步骤。
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PCV阀连接构件50A的第二实例的剖视图。连接构件50A公开于“日本未审定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61040”。在连接构件50A中,缸头盖H的连接孔70上制有内螺纹而PCV阀72的配合部71上制有外螺纹。通过把配合部71旋入连接孔70,PCV阀72就被连接到缸头盖H上。在连接构件50A中,不需要把密封环固定到连接孔70上。然而,因为连接构件50A不用密封环,内燃机的振动就直接传给了PCV阀72。而且加工连接孔70的内螺纹增加了把PCV阀72连接到缸头盖H上所需要的步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量控制阀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并且简化与缸头盖的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流量控制阀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具有外螺纹的配合部,所述外螺纹制在流量控制阀的外周表面上。一连接元件具有连接孔以容纳流量控制阀。与连接孔接合的是圆柱形弹簧密封元件,用以密封流量控制阀和连接孔之间的间隙。弹性密封元件具有确定安装孔的内表面,配合部装配于安装孔。内表面上制有内螺纹。内螺纹与配合部的外螺纹接合。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容纳于预定的连接孔中的流量控制阀。所述阀包括与连接孔接合的配合部,配合部有外周表面。外螺纹形成于该外周表面上。一主体与配合部连接并且由合成树脂形成。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提供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弹性密封元件。所述弹性密封元件容纳配合体。所述弹性密封元件包括用于容纳配合体的安装孔。一压紧部形成于确定安装孔的内表面上并且被配合体推压。当压紧部被配合体推压时,径向扩大弹性密封元件。
下面结合附图仅以举例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
附图简单说明
本发明及其目的与优点可从以下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明了,附图中:
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PCV阀连接构件的第一实例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PCV阀连接构件的第二实例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CV阀连接构件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PCV阀连接构件的透视图,其中密封环与连接孔接合;
图5是表示图3的PCV阀连接构件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图3的连接构件采用的密封环的剖视图;
图6B是表示图3的密封环的顶视图;
图7A是表示与PCV阀固定的密封环的前视图;
图7B是表示装配于连接孔的PCV阀的前视图;
图8是表示与连接孔接合的密封环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CV阀连接构件的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图9的连接构件采用的密封环的剖视图;
图10B是表示图9的密封环的顶视图;和
图11是表示装配于连接孔的PCV阀的前视图。
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
附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零件。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CV阀连接构件100的剖视图。PCV阀连接构件100包括PCV阀10和密封环(弹性密封件)12。
如图4所示,PCV阀10通过密封环12与发动机缸头盖H中的连接孔11(示于图3)可拆卸地连接。缸头盖H用作与PCV阀10连接的连接件。与进油管(未示出)的吸入系统连接的软管T同PCV阀10连接。如图5所示,PCV阀10包括主体13,阀体14和螺旋弹簧15。
主体13包括下部件16和上部件17,每个件各由合成树脂一体制成。下部件16包括大致圆柱形的配合部18。配合部18制有大致圆柱形的阀室22。阀室22通过伸过配合部18底的阀孔22a与大气相通。配合部18的外周表面上制有外螺纹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平洋精工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太平洋精工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4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