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质材料、双电层电容器的可极化电极和双电层电容器无效
申请号: | 01135791.6 | 申请日: | 2001-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349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15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贵哉;吉田浩;三桥秀渡;皆见重德;桥本善三;清水达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清纺织株式会社;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9/042 | 分类号: | H01G9/042;H01G9/058;H01G9/155;H01M10/4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双电层 电容器 极化 电极 | ||
1. 碳质材料,用氮吸附等温线测定,其孔隙尺寸分布为其中半径最大10埃的孔隙最多占总孔隙体积的70%。
2. 碳质材料,用氮吸附等温线测定,其孔隙尺寸分布为其中半径最大10埃的孔隙最多占总孔隙体积的70%,用氮吸附BET法测定,其比表面积为1-500M2/g。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碳质材料,用氮吸附等温线测定,其孔隙尺寸分布为其中半径大于10埃的孔隙的至少50%具有20-400埃的孔隙半径。
4. 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的碳质材料,通过使中间相沥青基碳材料、聚丙烯腈基碳材料、气相生长碳材料、人造纤维基碳材料或沥青基碳材料经过用碱金属化合物进行的碱活化,然后研磨所述经活化的碳材料来制备。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碳质材料,是细颗粒形式的,其研磨后的累积平均颗粒尺寸最大为20微米。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碳质材料,通过使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经过碱活化,然后研磨该经活化的纤维来制备,所述碳质材料是细颗粒形式的,其累积平均颗粒尺寸最大为5微米。
7. 用于双电层电容器的可极化电极,通过用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的碳质材料和聚合物粘合剂的电极组合物来涂敷集电体,干燥所涂敷的涂层,且压制成型来制备;所述可极化电极干燥后的密度为0.6-1.2g/cm3。
8. 用于双电层电容器的可极化电极,通过用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的碳质材料、聚合物粘合剂和导电材料的电极组合物来涂敷集电体,干燥所涂敷的涂层,且压制成型来制备;所述可极化电极干燥后的密度为0.6-1.2g/cm3。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可极化电极,相对于锂金属的自然电势最高为3.0V。
10. 根据权利要求7、8或9的任一项的可极化电极,其中,所述聚合物粘合剂是具有相互贯通网络结构或半相互贯通网络结构的聚合物材料。
11. 根据权利要求7、8或9的任一项的可极化电极,其中,所述聚合物粘合剂是含氟聚合物材料。
12. 根据权利要求7、8或9的任一项的可极化电极,其中,所述聚合物粘合剂是热塑性聚氨酯型聚合物材料。
13. 根据权利要求7-12的任一项的可极化电极,通过在比标定电势至少高30%的电势下进行至少一个充电/放电循环来活化。
14. 双电层电容器,包括:
一对可极化电极,
在所述可极化电极之间的隔板,和电解质溶液;
其中,所述可极化电极对中的一个或两个是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
13的任一项的可极化电极。
15. 根据权利要求14的双电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电解质溶液是非水电解质溶液。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的双电层电容器,用恒流放电法测量,在90mA/cm2高电流下的容量为F1,在1.8mA/cm2低电流下的容量为F2,以使比值F2/F1为1-4。
17. 双电层电容器,包括:
一对可极化电极,
在所述可极化电极之间的隔板,和电解质溶液;
其中,所述可极化电极对是根据权利要求7-12的任一项的可极
化电极,并且通过在比标定电势至少高30%的电势下进行至少一个
充电/放电循环来活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清纺织株式会社;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未经日清纺织株式会社;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57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