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尔夫车无效
申请号: | 01136051.8 | 申请日: | 200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46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杉浦义和;山口节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3B55/08 | 分类号: | A63B55/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装载高尔夫球杆袋的球杆袋装载部的高尔夫车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高尔夫车的球杆袋装载部,有在特开平11-208394号公报(B6 OR19/48)公开的构造的装载部。
在所述公报公开的高尔夫车的后座后侧的后罩,跨车体宽幅的大致全部的幅度,安装有自由装卸的壳部件。这个壳部件是内侧呈空洞的山形的树脂成型品,在向后侧的斜面,敷着由橡胶等材料组成的止滑板,在这个敷着部的下部位置,向后适当长度伸出状地设有承受缘。通过在这个壳的部件的后面敷着的止滑板和其下面的承受缘,支撑着在后罩的后侧突出设置的装载框架上装载的高尔夫球杆袋的底部。
然而,在所述以往的装置中,由于内侧是由空洞的树脂壳来支撑高尔夫球杆袋的底部的构造,大量常装载颇具重量的高尔夫球杆袋的时候等,树脂壳有破损之忧。此外,为了消除这样的顾虑,另外需要有强度的加固部件,使构造变得复杂的同时成本也变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着眼于刚性大的车体框架,不使构造变复杂化成本变高,并且具备有强度的球杆袋装载部的高尔夫车。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高尔夫车具备装载高尔夫球杆袋的球杆袋装载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球杆袋装载部使高尔夫球杆袋的底部位于车体的框架上。
另外,在上述的高尔夫车中,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配置的连接左右两侧的车体框架间的车体框架上,为高尔夫球杆袋的底部位置而构成的。
并且,在上述的高尔夫车中,其特征在于,是在所述车体框架和球杆袋装载部之间靠近车体框架安装有车体壳。
另外,在上述的高尔夫车中,其特征在于,是使所述球杆袋装载部安装于车体后部下端。
另外,在上述的高尔夫车中,其特征在于,是使所述球杆袋装载部向斜上方倾斜地配置的。
另外,在上述的高尔夫车中,其特征在于,是沿所述车体框架能够并排装载多个高尔夫球杆袋而构成的。并且,在所述球杆袋装载部的接触高尔夫球杆袋底部的部分上设置防振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高尔夫车的概略侧面图。
图2为更详细地表示所述实施例的球杆袋装载部的主要部分斜视图。
图3为表示所述实施例的后轮驱动机构的概略构成的后视图。
图4为更具体地表示所述图3的构成的分解斜视图。
图5为表示所述后轮驱动机构安装向车体主框架的构造图。
图中,1—前轮,2—后轮,3—车体,6—前罩,7—后罩,8—地板,10—前座席,11—后座席,23—高尔夫球杆袋,23a—高尔夫球杆袋底部,23b—高尔夫球杆,24—球杆袋装载部,25—折页,26—环状支架,27—撑杆,28—球杆袋装置板,29—折页,32—后框架,33—支柱,50—行走用马达,51—吊架,52—驱动轴,53—差式齿轮箱,54—电磁制动器,55—编码装置,56—中套,57—内套,58—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高尔夫车构成如下,在由左右各一对的前轮1及后轮2支撑的车体框架3的前下部和后下部装有保险杠4、5,另外,使车体框架3的前后由前罩6及后罩7覆盖,同时在其间架设的地板8上,在前后并排分别设置前座席10及后座席11,在前罩6的后侧并向斜后方向突设的转向轴12的上端部,安装有面向前座席10以坐姿可以操作的驾驶盘(方向盘)13。
在前座席10及后座席11,分别安装有坐垫14、15及扶手16、17及背靠垫18、19。
另外,在前罩6和后罩7之间,由分别在两者上方立着设置的车顶支柱20、21,支撑覆盖前座席10及后座席11的上方的顶板22。并且,在后罩7的后部,为装载高尔夫球杆袋23向后斜上方倾斜的球杆袋装载部24通过折页25和环状支架26可以折叠地安装。
这样的高尔夫车,通过在后罩7的下侧装载的后述图3~图5所示的行走用马达50驱动后轮2,通过在前罩6的下侧装载的图中未示的转向操纵机构的动作,操作前轮1行走。所述驾驶盘13是作为在手动行走时操作前轮1的装置而使用的。在沿着路线内所定的行走路(车路)自动行走中,前轮1的操作方向,响应埋设在车路的导向线的测出结果,使所述转向操纵的机构工作来进行,从而不需要如图1所示的驾驶盘13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60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