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136942.6 | 申请日: | 2001-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385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发明(设计)人: | 安光协;李廷镐;李寅燮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顾红霞,朱登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结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入阀和排放阀,具体涉及能够减少当吸入阀和排放阀在关闭时与阀板发生碰撞产生的噪声和振动的阀板结构。
现有技术说明
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封闭式电动压缩机。
如图1所示,曲轴被固定到转子(未显示)和定子(未显示)上,转子和定子都是电气部件。转子和定子的一端与活塞19相连。活塞19和气缸7都安装在气缸体内,气缸体与气缸7配置成为一体。而且,气缸7采用螺栓连接方式与吸入阀20、阀板22、排放阀26和端盖28相连。
在现有技术的往复式压缩机中,曲轴3通过转子和定子的旋转力按一定转数旋转,转子和定子都是动力传输部件。并且,旋转运动由套筒16和连杆17转化为往复直线运动。活塞19被固定到连杆17上,并且在气缸7内作前后运动。通过活塞1 9的旋转运动,制冷剂通过吸入阀20被吸入并在高压下被压缩之后通过排放阀26排放。
图2A至图2D示出端盖、阀板、吸入阀和排放阀的分解视图。
阀板22支撑吸入阀20和排放阀26,并控制进出气缸7的流体流量。阀板22包括:吸入口221,用于吸入流体;以及排放口222,用于排放流体。
吸入阀20设置在阀板22和气缸7之间,并且将吸入板201设置在与阀板22的吸入口221相对应的位置。
而且,排放阀26设置在阀板22与端盖28之间,并且将排放板261设置在与阀板22的排放口222相对应的位置。
如图2A所示,端盖28确定进出气缸的流体的流道,而且还包括安装表面,在其一侧安装吸入消声器27,而在另一侧的上部装有阀板22。端盖28还包括:吸入管281,其设置在与阀板22的吸入口221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排放管282,其设置在排放口222相对应的位置。
上述结构的端盖28具有上端和下端,上端装有阀板22,下端装有吸入阀20。通常,排放阀26和吸入阀20都采用钢制,其厚度约为1或2t。同时,阀板22的厚度为3或5t,比吸入阀20和排放阀26都厚。
以下将对压缩机的吸入、压缩和排放步骤进行说明。
当活塞19从上死点移到下死点时,随着气缸7内的压力低于吸入消声器27内的压力,吸入阀20打开。吸入阀20保持打开状态,从而使制冷剂能被导入气缸7内,直到气缸7内的压力与吸入消声器27内的压力相同。
而且,当活塞19从下死点移到上死点时,气缸7的内部压力逐步升高,以压缩制冷剂。当气缸7的内部压力大于排放阀26的弹簧力时,排放阀26打开以形成通道,高压制冷剂便通过该通道从气缸排放。
如上所述,当转子旋转一次时,吸入阀20和排放阀26开始工作,并且制冷剂吸入和排出气缸7。当吸入阀20和排放阀26关闭时,吸入阀20和排放阀26与阀板22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噪声和振动。碰撞噪声的响度取决于阀板22的振动传导能力。
而且,该振动被传递到阀板22,然后通过阀板22的接触区以及用于固定阀板22的螺栓被传送到整个压缩机。
如果传递到压缩机的振动与共振频率相吻合,则会出现例如噪声和断裂等严重问题,并且在大部分时间内,这会对因高频部件引起的噪声生成有较大影响。
为减少此类振动和噪声,在排放口外部的一处设有空腔,并且在吸入口内设有吸入消声器。
然而,由于空腔体积受到限制,因而传送噪声整体能量的减少也受到限制。而且,难以把噪声降到一定参考值以下。
并且,另一缺点是:阀板22的振动方式不吸收冲击或碰撞声音,从而产生较大噪声。
发明综述
因此,本发明是针对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阀板结构,该阀板结构包括多个凹槽,以便把在阀门与阀板之间的碰撞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都降至最小。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阀板结构,该阀板结构包括:开/闭装置,用于通过活塞运动吸入/排放流体;以及阀板。阀板包括:吸入口,其与开/闭装置相连以便通过活塞运动吸入流体;排放口,用于通过活塞运动排放流体;以及凹槽部分,其设有多个空腔,以围绕吸入口或排放口的外部。
最好是,开/闭装置包括:吸入阀,其在与阀板的吸入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吸入板,以便通过活塞运动吸入流体;排放阀,其在与阀板的排放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排放板,以便排放流体;以及端盖,其在与阀板的吸入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吸入管,并在与阀板的排放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排放管。
而且最好是,流体为制冷剂,并且多个空腔各自具有不同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69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