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象编码解码方法和图象编码解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1139430.7 | 申请日: | 199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362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发明(设计)人: | 文仲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7/50 | 分类号: | H04N7/50;H03M7/4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丽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图象 编码 解码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97192067.2,申请日为1997年11月6日,发明名称为“图象编码解码方法、图象编码解码装置及图象编码解码程序记录媒体”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象编码解码方法、图象编码解码装置及图象编码解码程序记录媒体,特别是涉及进行通用性高的可变长度编码的图象编码处理及对这种图象编码结果的图象解码处理。
背景技术
为了有效地存储或传送数字图象,需要进行压缩编码。作为这种对数字图象进行压缩编码的方法,有在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即JPEG(Joint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或MPEG(Moving PictureExperts group)中作为其中心技术的离散余弦变换(DCT),除此之外,还有子带编码或小波变换、以及分形等波形编码方法。另外,为了消除图象间的冗余信号,基本上是在以一个静止图象内的空间相关关系为依据的画面内进行编码,但除此之外,还根据各静止图象间的时间相关关系,用移动补偿进行图象间预测,来进行对差分信号编码的画面间编码,通过该两者并用,能获得压缩率高的编码数据。
在以MPEG标准等为根据的现有技术的图象编码处理方法中,在DCT等的处理后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再进行可变长度编码处理。即,首先对数字图象数据进行DCT变换、子带编码、小波变换等的处理,用规定的量化幅度对通过该处理而获得的变换系数进行量化,生成量化变换系数,再对该量化变换系数进行可变长度编码处理。
通过量化处理获得的量化变换系数是构成二维排列的系数,各系数为零或非零中的某一个。在可变长度编码处理中,对呈该二维排列的系数(零或非零)进行按照规定的顺序扫描的锯齿形扫描,变换成一维后,根据该一维系数的排列,生成由先行的零系数的个数的运算(Run)和非零系数值的电平(Level)构成的事件。预先准备出分配了单值可变长度码的可变长度码表,参照该表进行编码。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分配其它码作为表示系数是否是最后系数的码的方法,或者将在运算和电平的组中增加了表示是否是最后系数的末尾(Last)的(Last,Run,Level)的组作为一个事件,使用将可变长度码分配给这三者的组的表进行编码的方法。
图18是表示现有技术中对由(Last,Run,Level)构成的事件进行编码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以下,根据图18中的流程说明现有技术的编码处理方法。
如果在步骤1801中开始处理,则在步骤1802中第j个事件作为处理对象的输入事件而被输入。在步骤1803中进行输入事件和可变长度码表中的参照事件的比较。
从图19至图22中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可变长度编码处理中使用的可变长度码表的例。如图所示,该表是由(Last,Run,Level)构成的事件和码对应的表。图中“VLC CODE”栏中的“s”在电平为正时为0,电平为负时为1。另外,Last为0时,表示该系数不是最后的系数。
在图18所示的步骤1803中,参照该可变长度码表,进行输入事件和该表中含有的由(Last,Run,Level)构成的各参照事件的比较,在步骤1804中判断在上述比较处理中是否有(Last,Run,Level)一致的参照事件。在步骤1804的判断中,在有参照事件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805,但在没有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806。这里,在执行步骤1805时输出与该参照事件对应的可变长度码,转移到下文所述的步骤1807。
另一方面,在执行步骤1806时,即,即使参照可变长度码表,但在处理对象的事件中没有该(Last,Run,Level)的情况下,在步骤1806中进行固定长度编码。图23是表示固定长度编码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运算分配的码如图23(a)所示,对电平分配的码如图23(b)所示,这些就是编码结果。在这样进行了固定长度编码处理后,为了与进行可变长度编码获得的码加以区别,为了表示编码结果是固定长度码,在获得编码结果之前为了传送而附加控制码。该控制码称为换码字符(ESC),在该例中,如图22所示,采用符号“0000011”。即,在进行了固定长度编码的情况下,ESC码的7位和如上分配的码能获得运算的编码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394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