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软管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40133.8 | 申请日: | 2001-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349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2 |
发明(设计)人: | 郭品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品义 |
主分类号: | B29C63/10 | 分类号: | B29C6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2366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软管 及其 生产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软管及其生产方法,具体说是将一层或多层塑料编织布涂塑后,剪切成长条带形,再粘结成圆管所制成的塑料软管。
技术领域
塑料软管具有多种用途,例如可用于输送水(如用于农田、菜地灌溉的管道),输送各种液体和含有固体物质的流体。由于塑料软管与金属管相比,具有比重轻,搬运方便,成本相对低,不易受腐蚀等优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塑料软管,普遍是涂塑涂胶软管,这类软管均为用纤维直接纺织成圆管型,再涂上一层混合塑胶后制成。此类软管,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体积笨重,不便回收利用,污染环境,同时耐压强度差,易断裂,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成本低,使用简便,有利于回收再生,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耐压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塑料软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塑料软管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涂塑塑料编织布;
B、根据所需塑料软管的直径,把涂塑后的塑料编织布剪切成长条带形;
C、将长条带形的涂塑后的塑料编织布沿纵向叠合成长圆管形状;
D、用物理方法,如红外线加热方法等,或化学方法,如用粘合剂,粘合连接处,加压使之粘合结实,即成为塑料软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塑料软管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粘合剂粘合两层或多层(例如3-6层)塑料编织布,经加压复合在一起,再涂塑,形成涂塑后的多层塑料编织布;
B、根据所需塑料软管的直径,把涂塑后的塑料编织布剪切成长条带形;
C、将长条带形的涂塑后的塑料编织布沿纵向叠合成长圆管形状;
D、用物理方法,如用红外线加热方法,或化学方法,如用粘合剂,粘合连接处,加压使之粘合结实,即成为塑料软管。
本发明所述塑料编织布是由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等编织成的布,这类编织布例如已经广泛用于制造各种肥料包装袋,遮阳布,遮雨布等,并且可以在市场上购得。
涂塑工艺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那些。优选用与塑料编织布相同原料的涂塑原料进行涂塑,例如,聚乙烯编织布优选用聚乙烯(熔化后的聚乙烯)进行涂塑,聚丙烯编织布优选用聚丙烯(熔化后的聚丙烯)进行涂塑,如此有利于回收利用和提高强度。
同样,优选用与塑料编织布相同的原料进行粘结,例如聚乙烯编织布优选用熔化聚乙烯进行粘结,聚氯乙烯编织布用熔化聚氯乙烯或者聚氯乙烯溶液(如聚氯乙烯在庚烷、辛烷等中的溶液)进行粘结,如此有利于增强粘结处的粘合力,但也可以用市售普通粘合剂,如聚酯,聚丙烯酸等进行粘合。任选的是,在粘结处可预先进行电晕处理,再用粘合剂粘合,以提高粘结处的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案步骤A的示意图,两道塑料编织布分别从两边进入两个滚压轮1和2之间,滚压之前由装有塑料粘合剂的容器3注入塑料粘合剂,经过滚轮滚压以后,把两层塑料编织布复合在一起。
复合后的编织布可以在上下两面进行涂塑。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案步骤B的示意图,把涂塑后的大面积塑料编织布根据所制备的软管的直径剪切成所需的条带,成为长条带形材料。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案C、D的示意图,将剪切的长条带形材料两边折叠成圆管2,接缝处通过管子3加入粘合剂,再经过压轮4滚压后,即成为本发明的塑料软管5,其中6为粘结缝。
图4是本发明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外层涂塑层,2为中层塑料编织布层,3为内层涂塑层,4为剖面图,5为粘结缝。
实例1
取市售聚乙烯塑料编织布,用熔体聚乙烯在该编织布的上下两面进行涂塑,将涂塑后的编织布剪切成长条带状,再折叠成长的圆管,在接缝处进行电晕处理,用聚乙烯熔体粘合,压实,即制成本发明的软管。
实例2
取市售聚丙烯塑料编织布,用熔体聚丙烯在该编织布的上下两面进行涂塑,将涂塑后的编织布剪切成长条带状,再折叠成长的圆管,用聚丙烯熔体粘合,压实,即制成本发明的软管。
实例3
取市售聚氯乙烯编织布,用聚氯乙烯溶液在该编织布的上下两面进行涂塑,将涂塑后的编织布剪切成长条带状,再折叠成长的圆管,在接缝处用聚氯乙烯溶液粘合,压实,即制成本发明的软管。
本发明的塑料软管具有制造工艺简单,选材新颖,使用轻便,有利于环境保护,耐压强度高等特点。具体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品义,未经郭品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01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