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用混注口有效
申请号: | 01140903.7 | 申请日: | 200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46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亮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JMS |
主分类号: | A61M39/00 | 分类号: | A61M3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安,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用混注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混注口,它是为了在从输液流路的外部、将液体混注时,或者相反地从输液流路内部、采取液体时,能容易而确实地进行这操作而装在医疗器具上的。
背景技术
在给患者进行输液或输血时,为了混注不同种类的药液,或对输液流路里流动的液体进行取样,时常要在主输液流路上设置旁侧混注管路。这时,以前使用的方法是在输液装置的输液流路上设置橡胶制的穿刺用混注口(栓),将注射针等穿刺到混注口里进行混注。
但是,当用这种方法将针从混注口的规定穿刺部位以外的位置进行穿刺时,会引起液体从这个部位泄漏,或者由于作业差错而会有污染注射针的问题。因此,为了将插入到混注口里的吸引装置等(下面、称为“插入体”)固定地保持在混注口上,最近提出了一种能保持插入体的混注口。例如,一种装着阀门的混注口,一旦把注射器前端的凸插入体部分插入到混注口上,就能借助插入体的压入而将阀门打开,从而能将液体注入;当把插入体从混注口拔下时,阀门就独自地关闭。
但是,由于这种混注口必需与吸引装置(插入体)向阀门插入时(阀门打开)、或从阀门拔去时(阀门关闭)无关地将插入体保持在混注口上,因而就有下述的种种问题。即、第1,必需加深混注口的吸引装置接受部,而用了这种形状之后,就很难除去从阀门洒落的液体,容易形成不清洁。而且,用吸引装置接受部较深的混注口有可能在吸引装置没能充分插入的状态下就开始混注。在这种场合下,若混注的药液量较少,就不能给予有效量的药液。第2,使阀门结构变得复杂,这会成为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且结构越复杂就越容易发生故障。
另一方面,用以前那种简单的(譬如,装着一种在盘状弹性构件上只设置缝隙的阀门)混注口,很难将注射器的吸引装置插入到混注口里,而且,即使做成能插入的结构,也很难确实地将注射器保持在混注口上。由于以前的盘状阀门是用弹性大的材料形成、只在壁厚的本体部上形成刻痕的简单结构,因而插入时的阻力较大,保持时阀门的变形也较大。但为了减少插入时的阻力,若减少阀门弹性构件的壁厚、使用弹性较小的材料,这时,就有使阀门的逆止效果降低、有液体泄漏的问题。
为此,曾考虑并提出过解决这问题的一种结构简单并能确实保持插入体的医疗用混注口,它具有:在中央部形成插入孔的盘状阀门,除了该阀门背侧面的中央部分之外、支承周缘下部的底座,除了该阀门表侧面的中央部之外、至少支承将阀门的周缘上部覆盖的阀门的罩子;并设有一种将插入体插入到插入孔的同时,用形成嵌接孔的罩子缘端部使其卡止在混注口上的卡止机构。
例如,图1所示的以前医疗用混注口的结构。图1是以前的医疗用混注口的三面图,图1(a)是表示混注口的纵断面图、图1(b)是表示混注口的横断面1-1上的横断面图、图1(c)是表示混注口的平面图。
图1中,1是盘状阀门、2是罩子、3是插入孔、4是插入体、5是环状凸缘、6是嵌接孔、7是底座、8是流路、9是钩部;由罩子2的钩部9和环状凸缘5夹持阀门1。
如上所述的医疗用混注口存在下述问题,即、在从插入孔3吸引本体内部产生的气泡时,对进入到压下的阀门1和混注口本体之间的气体不能有效地吸引。因此,会产生这种没能被吸引的气泡停留部分,这样,因为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和输液时有可能混入气泡,所以就产生不能安全地进行医疗作业的问题。
例如,在将插入体4插入到以前的医疗用混注口上时,如图2的断面图所示地将阀门1压下,由被压下的阀门1的弹力和嵌接孔6的缘端部将插入体4保持。但是,由于在被压下的阀门1前端与底座7之间形成一定的区域A,因而在气泡进入这区域的场合下,就不能从插入体4的吸引口吸出这些气泡。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确实地吸出发生在混注口中或混入其中的气泡的医疗用混注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前的医疗用混注口的三面图。
图2是表示以前的医疗用混注口的横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混注口的横断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混注口的横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着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混注孔进行说明。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医疗用混注口的断面图。图3中,4是插入体、5是环状凸缘、7是底座、8是流路、9是钩部,阀门1由罩子2的钩部9和环状凸缘5夹持,这些结构是与图1所示相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JMS,未经株式会社JMS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09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