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闭器操作装置的驱动力蓄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40926.6 | 申请日: | 200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68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发明(设计)人: | 井村光芳;中嶋敦哉;大塚恭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33/40 | 分类号: | H01H33/40;H01H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晓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闭 操作 装置 驱动力 蓄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譬如变电站或交换站中设置的电力用开闭器进行开闭操作用的开闭器操作装置、利用扭杆的弹性将开闭操作用的驱动力加以蓄能的开闭器操作装置的驱动力蓄能装置。
背景技术
图11是譬如特开平5-325734号公报公开的传统开闭器操作装置的驱动力蓄能装置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接合装置的立体图。
图中,在将驱动开闭器用的旋转驱动力加以蓄能的驱动力蓄能装置中设有第1扭杆1、第2扭杆2及连接第1扭杆和第2扭杆的接合装置40。接合装置40具有固定第1扭杆1的一端的第1接合构件3和固定有第2扭杆2的一端的第2接合构件4。
第2扭杆2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构件9上,该固定构件9固定在该开闭操作装置壳体等的固定部(未图示)。第1接合构件3和第2接合构件4通过销子5而可转动的连接。销子5插入贯穿第1接合构件3的凹凸部3a和第2接合构件4的凹凸部4a的孔40a。在第1接合构件3和第2接合构件4之间插入衬垫体6。
第1及第2接合构件3、4用螺栓7和螺帽8紧固。对该驱动力蓄能装置的初始扭矩的调节通过变更衬垫体6的厚度、以变更第1扭杆1与第2扭杆2之间的间隔来进行。另外,衬垫体6的厚度可通过改变构成衬垫体6的隔片数量来调节。
第1扭杆1的另一端固定在驱动轴部10上。驱动轴部10受固定在开闭器操作装置的壳体(未图示)上的轴承11、12支承。在驱动轴部10上固定着第1杠杆13,该第1杠杆13经过连杆14而与第2杠杆17机械连接,二者连动。
第2杠杆17固定在蓄能大齿轮22的旋转轴18上。旋转轴18受固定在开闭器操作装置的壳体上的轴承19、20支承。旋转轴18和蓄能大齿轮22之间设有单向离合器21。当蓄能大齿轮22沿箭头I方向转动时,旋转轴18向同一方向旋转。然而,当旋转轴18向箭头I的相反方向旋转时,其旋转不传递给蓄能大齿轮22。
在蓄能大齿轮22上啮合着蓄能小齿轮23。蓄能小齿轮23受电机24驱动而旋转。
以下说明其动作过程。一旦电机24被驱动、且蓄能小齿轮23向箭头G方向旋转规定圈数,蓄能大齿轮22就向箭头I方向旋转规定角度。蓄能大齿轮22向箭头I方向的旋转经过单向离合器21及旋转轴18而传递到第2杠杆17,使连杆14向箭头H方向移动。
连杆14向箭头H方向的移动使第1杠杆13沿箭头K方向转动,且第1扭杆1以其中心轴为中心扭转规定角度。作为杆状弹性体的第1扭杆1被扭转,使经过接合装置40而与第1扭杆1连接的杆状弹性体、即第2扭杆被扭转,由此在第1和第2扭杆1、2上蓄积复原力。
这样,一旦第1杠杆13被转动规定角度、驱动力蓄能装置形成具有规定复原力的完全蓄能状态,电机24的驱动电源即被限位开关(未图示)切断,电机24停止。此时,设于开闭器操作装置上的止动机构(未图示)就使第1杠杆13保持在前述的完全蓄能状态位置。因此,第1及第2扭杆1、2的复原力就保持在蓄能状态。
通过将上述止动机构解扣,可使蓄积在驱动力蓄能装置里的复原力在瞬间释能。释能后的第1及第2扭杆1、2成为只蓄积初始扭矩的状态。当驱动力蓄能装置的复原力释放时,与第1扭杆1结合的驱动轴部10被转动,与该驱动轴部10连接的开闭器的开闭操作部受到开路驱动或闭路驱动。
在上述结构的传统开闭器操作装置的驱动力蓄能装置中,从第1及第2扭杆1、2对接合装置40施加的扭矩的方向是夹持衬垫体6的方向,故有过大的弯曲载荷作用于相反一侧的销子5上。为了减轻作用于该销子5上的弯曲载荷,在第1及第2接合构件3、4上分别设有图12所示的凹凸部3a、4a。为此,制作第1及第2接合构件3、4时需要作复杂的机械加工,制作成本高,导致整个装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零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整体价格低廉的开闭器操作装置的驱动力蓄能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09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查访问权利
- 下一篇:用角膜形状分析的新方法设计软隐形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