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42401.X | 申请日: | 200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349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哲;金在声;安永准;姜锡东;莘永教;安成容;池性元;李在弘;崔泰完;崔正泌;金泰亨;林谨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17/49 | 分类号: | H01J17/49;G09G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莹,邵亚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 显示 面板 及其 驱动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基板和底部基板,在该顶部基板和底部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放电腔;第1顶部电极组,形成于上述顶部基板上,该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具有规定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第2顶部电极组,与第1顶部电极组邻接并形成于上述顶部基板上,该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具有与上述顶部电极组不同宽度的至少1个以上的电极;数据电极,该数据电极按照与第1和第2顶部电极组相垂直的方式形成于上述顶部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的宽度大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第1保持电极,该第1保持电极按照与顶部电极组邻接的方式设置;第2保持电极,在该第2保持电极之间设置有第1保持电极,该第2保持电极以较大的距离与第2顶部电极组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至少1个扫描电极,在其与上述数据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并选择上述放电腔,并且相对上述已选择的放电腔,在其与上述第1保持电极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在其与第2保持电极之间产生较长路径放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与第1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与第1和第2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与第1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大于第1和第2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具有较小宽度的保持电极,该电极用于相对按照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相邻的方式设置而选择的放电腔,在其与第2顶部电极组之间,以较短路径产生放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与上述较小宽度的保持电极相邻接的较大宽度的保持电极;扫描电极,该扫描电极以大于上述较小宽度的保持电极与较大宽度的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的间距、与上述较小宽度的保持电极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较小宽度的保持电极与较大宽度的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在30~80μm的范围内选择。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至少1个扫描电极,该电极用于选择在其与上述数据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的放电腔,并相对已选择的放电腔在其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之间产生持续放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第1保持电极,该第1保持电极与上述扫描电极相邻接而设置,产生较短路径的持续放电;第2保持电极,在该第2保持电极之间设置上述扫描电极,该第2保持电极与上述第1保持电极以较大的距离间隔开,以大于上述扫描电极与第1保持电极之间的间距的间距与上述扫描电极间隔开,在其与扫描电极之间产生较长路径的持续放电。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第1和第2保持电极,在该第1和第2保持电极之间设置第2电极组,该第1和第2保持电极分别设置于上述放电腔的两端。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扫描电极,该扫描电极在其与数据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选择上述放电腔,并且相对已选择的放电腔在其与第1和第2保持电极中的至少1个之间产生较短路径放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顶部电极组包括:触发电极,该触发电极按照与上述扫描电极相邻的方式设置,产生较短路径的保持放电;第1和第2保持电极,在该第1和第2保持电极之间设置上述扫描电极和触发电极,该第1和第2保持电极分别设置于放电腔的两端,用于产生较长路径的保持放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顶部电极组包括:第1触发电极,该第1触发电极在其与数据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选择上述放电腔;第2触发电极,该第2触发电极与上述第1触发电极邻接,用于相对已选择的放电腔产生较短路径的持续放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24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性伸缩性复合片料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数字电视频道冲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