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滚动轴承有效
申请号: | 01142597.0 | 申请日: | 2001-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357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杉森庸一郎;住谷寿夫;中道治;小川隆司;寺田康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33/66 | 分类号: | F16C33/66;C10M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马高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轴承 | ||
1、一种滚动轴承,包括:外圈,其内周面具有外圈轨道;内圈,其外周面具有内圈轨道;多个滚动体,其滚动自如地设置在外圈轨道和内圈轨道之间;护圈,保持多个滚动体,使其滚动自如,所述滚动轴承在外圈轨道和内圈轨道之间的空间内密封有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脂是在基础油中加入金属皂类增稠剂而形成的润滑脂组成物,其中,所述基础油是将分子结构中具有极性基的润滑油和无极性润滑油混合构成的,所述金属皂类增稠剂包括长径部长度至少为3μm的长纤维状物,同时,所述内圈轨道的断面形状的曲率半径及所述外圈轨道的断面形状的曲率半径是所述滚动体直径的51.0~6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轨道的断面形状的曲率半径及所述外圈轨道的断面形状的曲率半径是所述滚动体直径的51.5~58.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轨道的断面形状的曲率半径是所述滚动体直径的51.0~56.0%,而所述外圈轨道的断面形状的曲率半径是滚动体直径的52.5~58.0%。
4、一种滚动轴承,包括:外圈,其内周面具有外圈轨道;内圈,其外周面具有内圈轨道;多个滚动体,其滚动自如地设置在外圈轨道和内圈轨道之间;护圈,保持多个滚动体,使其滚动自如,所述滚动轴承在外圈轨道和内圈轨道之间的空同内密封有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脂是在基础油中加入金属皂类增稠剂而形成的润滑脂组成物,其中,所述基础油是将分子结构中具有极性基的润滑油和无极性润滑油混合构成的,所述金属皂类增稠剂包括长径部长度至少为3μm的长纤维状物,同时,所述内圈轨道的断面形状的曲率半径是所述滚动体直径的50.5~56.0%,而所述外圈轨道的断面形状的曲率半径是滚动体直径的53.0~58.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轨道的断面形状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内圈轨道的断面形状的曲率半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轨道的断面形状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内圈轨道的断面形状的曲率半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纤维状物的长径部的长度小于10μ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纤维状物的含量是所述金属皂类增稠剂的总量的30质量%以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极性基的润滑油的含量是基础油总量的5质量%~70质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在40℃时的动粘度为10mm2/s~500mm2/s。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含有在40℃时的动粘度为2000mm2/s~100000mm2/s的具有极性基的润滑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含有在40℃时的动粘度为10mm2/s~150mm2/s的低粘度的、具有极性基的润滑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含有在40℃时的动粘度为150mm2/s~2000mm2/s的中粘度的、具有极性基的润滑油。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中在40℃时的动粘度为2000mm2/s~100000mm2/s的具有极性基的润滑油的含量是基础油总量的5质量%~30质量%。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在40℃时的动粘度为10mm2/s~500mm2/s。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含有在40℃时的动粘度为2000mm2/s~100000mm2/s的具有极性基的润滑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25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水马桶的体积控制设备
- 下一篇:横向多晶硅PIN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