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堆肥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142734.5 | 申请日: | 200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353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2 |
发明(设计)人: | 汤村孝治;江崎敏贡;铃木延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味之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C05F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宏艳,姜建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肥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肥的制备方法,更具体是涉及一种由有机物质(如稻草、锯屑、树皮和污泥等)和来自氨基酸发酵或核苷酸发酵的液体副产品有效制备人工堆肥的方法。
现有技术
至今已通过一种方法来实施有机物质如草(如稻草、麦杆)、稻壳、锯屑和树皮等的堆肥制备,在该方法中,将原材料如家畜排泄物或饼肥等加入到该有机物质中,并且在氮源不足的情况下,向其中进一步加入石灰氮(lime nitrogen)或硫酸铵以调节碳比率(碳对氮的比率),堆积,由此在堆肥发酵中该有机物质的腐败和熟化可以得到加速。但是,该已知方法有如下所述的一些问题。
那就是,①难以得到商业上大批量的家畜排泄物和饼肥,并且由于这些原料在氮源方面不充足,必需补充石灰氮或硫酸铵。②通过补充仅作为氮源的石灰氮或硫酸铵,使有机物质的腐败和熟化的发酵反应很弱。③该发酵进程缓慢因而需要长时间才能使其终止,并且产品的质量易于成为半熟堆肥。及④由于其质量大大取决于天气,通常生产场地需要用顶覆盖,因此需要大量的投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短时间内而且容易地制备堆肥的方法,通过将来自氨基酸发酵或核苷酸发酵的液体副产品作为氮源用于有机物质来制备堆肥,该堆肥能用作为土壤调节剂和养分补充物质,该液体副产品能够工业廉价和大量地得到。
发明概述
作为为解决存在于堆肥制备中的上述问题而进行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已经发现通过将来自氨基酸发酵或核苷酸发酵的液体副产品作为氮源和有机物质腐败和熟化加速源用于堆肥制备,可以得到如下所述的一些益处。
-与现有的堆肥制备方法相比,微生物繁殖速率变大,因此生产时间得以缩短,并且能够制备可用作土壤调节剂和养分补充物质的堆肥。
-该堆肥发酵活跃,因此温度升高并且水分蒸发变得相当活跃,并且相应地为冷却和补充水分而进行的翻动堆的次数增加,这使在露天制备堆肥而基本上不受雨天的影响成为可能。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发现的。
那就是,本发明是一种制备堆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含有氨基酸的液体副产品或含有核苷酸的液体产品作为氮源和腐败和熟化加速源加到有机物质中,其加入量为使碳比率(碳对氮的比率)成为15-35,所述含有氨基酸的液体副产品得自于通过使用糖蜜或淀粉作为主要原料的氨基酸发酵方法制备的发酵肉汤;或所述含有核苷酸的液体副产品得自于通过使用糖蜜或淀粉作为主要原料的核苷酸发酵方法制备的发酵肉汤,调节得到的混合物的pH至6.5-8.5,及其水分含量至50-65%,然后堆积,使该混合物经过堆肥发酵来制备堆肥。
下面详述本发明。
用于本发明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的或木制的物质如谷类、稻草、稻壳、甘蔗渣、锯屑、树皮和木屑等。另外,也可以使用由废水处理得到的污泥。
作为来自氨基酸发酵或核苷酸发酵的液体副产品,可以是得自于通过使用淀粉或糖蜜作为主要原料的各种氨基酸发酵(如谷氨酸或赖氨酸)方法制备的发酵肉汤,或是得自于通过使用糖蜜或淀粉作为主要原料的各种核苷酸(如肌苷酸、鸟苷酸、肌苷或鸟苷)的发酵方法制备的发酵肉汤。更具体地说,本文中所定义的术语“液体副产品”是指:
①一种母液或其浓缩物,所述母液是在用无机酸将氨基酸发酵肉汤如谷氨酸发酵肉汤调节至所述氨基酸的等电pH,于是所述氨基酸结晶出来并通过固液分离方法将所述氨基酸晶体从该肉汤中分离出来后得到的
②废液或其浓缩物,所述废液是在将氨基酸发酵肉汤如赖氨酸发酵肉汤调节至所述pH,然后使其通过填充有强酸阳离子树脂的柱,于是所述氨基酸被吸附在阳离子树脂上后得到的
③母液或其浓缩物,所述母液得自于核苷酸已通过冷却结晶出来并利用溶解性差异浓缩及接下来通过的固液分离方法将该沉淀的核苷酸晶体从该肉汤中分离出来后的发酵肉汤
除氨基酸或核苷酸外,存在于这些液体副产品中的成分包括糖类、有机酸、微生物、氨基酸有机氮及痕量成分如维生素和矿物质,所有这些均是微生物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这些液体副产品非常适合作为氮源和作为腐败和熟化加速源用于由植物的和木制的物质制备人工堆肥,所述植物的和木制的物质如谷类、稻草、稻壳、甘蔗渣、锯屑、树皮和木屑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味之素株式会社,未经味之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27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