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锌电镀高强度钢板无效
申请号: | 01143200.4 | 申请日: | 200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361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清次;京野一章;加藤千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金玺,王其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锌 电镀 强度 钢板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具有优质电镀外观的含锌电镀高强度钢板,尤其是关于具有优质电镀外观的热浸含锌电镀高强度钢板和热浸锌合金电镀高强度钢板,和具有高附着强度的含锌电镀层的高强度电镀钢板,这些高强度钢板最适于汽车、建造材料、家用电器等领域内使用。
相关领域的描述
近几年来,高强度钢板的耗用量在汽车、建造材料、家用电器等领域内正在逐渐增加,尤其是汽车领域,为了改进耗、碰撞时的安全性等等,对于高强度钢板的需求已逐渐增加。作为高强度钢板,可以提到具有含,像硅(Si)、锰(Mn)、钛(Ti)、铝(Al)和磷(P)等元素组成的钢板(例如在未审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61-291924,60-17052、已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61-11294、和63-4899中公开的)。然而,众所周知,当Si含量增加时,在以上提到的所有组成上会形成Si的氧化物薄膜,结果不能很好地进行磷酸盐处理,而且热浸锌镀的外观质量降低。热浸锌镀外观质量的降低是指产生所谓的裸斑点,即,当进行热浸镀锌时,在基质材料上会出现一些未被熔融锌电镀的斑点。尤其是,在含硅的高强度钢板中,这种现象已是一种严重的问题。
在热浸镀锌的高强度钢板中,电镀外观质量和存在于镀层和高强度钢板之间存在的氧化硅量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进行定量的研究。结果,还没有真正制造出具有优质电镀外观的热浸镀锌的高强度钢板。而且,尤其是近年来,对轻型汽车体和碰撞的安全性要求逐渐增高,已经研究出进一步增加含硅量的钢板,因此,当进行上述钢板热浸镀锌时,也就更难确保优质的电镀外观。
正如以上描述的,关于热浸镀锌的高强度钢板,在能够获得具有优质电镀外观的热浸镀锌高强度钢板的情况下,在镀层和高强度钢板间形成的氧化硅薄膜含量水平还根本就不知道。然而,已强烈要求通过将氧化硅薄膜量控制在预定范围内以形成进一步改进电镀外观质量的热浸镀锌高强度钢板。
正如以上描述的,已经知道,由于氧化硅薄膜的存在,不能很好地进行磷酸盐处理,并降低热浸镀锌的电镀外观质量,此外,还知道,当在高强度钢板上进行电镀锌时,由于这种氧化硅薄膜的存在,也降低了附着强度。
因此,为了去除表面上形成的氧化硅薄膜,提出以下方法,即,(1)酸洗钢板的方法,同时电镀之前,在酸洗步骤中擦拭钢板(在未审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61-195990中公开),(2)将钢板表面抛光,随后进行10秒钟或不到10秒钟的酰洗处理,然后进行电镀的方法(在未审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5-230689和5-320981中公开),和(3)以20重量%或高于重量%浓度的硫酸、13重量%或高于13重量%浓度的盐酸、或3重量%或高于3重量%浓度的氢氟酸,对钢板进行3~15秒酰洗的方法(在未审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7-126888中公开)。
然而,电镀层的附着强度和电镀锌层与在高强度钢板之间界面处存在的氧化硅薄膜量间的关系,还没有进行定量的研究。结果,利用以上(1)~(3)的方法,还没有真正制造出具有高附着强度电镀锌层的高强度钢板,而且,在汽车制造厂中实际冲压步骤中经常出现故障。此外,尤其是最近几年,由于对轻型车体和碰撞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多,所以已经开发出进一步增加Si含量的钢板。然而,即使利用上述(1)~(3)的方法,通过在上述钢板上进行电镀锌获得的附着强度也常常受到减弱。
正如以上所描述的,关于电镀锌的高强度钢板,在能够获得具有高附着强度电镀锌的高强度钢板的情况下,在电镀层和高强度钢板间形成的氧化硅薄膜含量的水平,根本就不知道。然而,已强烈要求通过将氧化硅薄膜量控制在预定范围内以形成具有进一步改进附着强度的电镀锌高强度钢板。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质电镀外观质量的含锌电镀高强度钢板,和通过适当控制镀层和高强度钢板间界面处的Si氧化物薄膜量,提供具有高附着强度的含锌电镀层高强度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制铁株式会社,未经川崎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32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