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煎煮、冲服、泡服、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01143413.9 | 申请日: | 200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57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汇成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2 北京市崇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煎煮 冲服 泡服 直接 服用 外用 中药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煎煮、冲服、泡服、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或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上使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的的治疗手段,它具有吸收快,显效快的特点,是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辩证论治思想的结晶。中药饮片是制作中药汤剂不可缺少的原料。以下就中药饮片的现状作一概述。
中药饮片在采收、加工的整个过程中,一般不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多带有大量的微生物。饮片的包装简单,在运输、储藏、使用过程中,微生物继续生长和繁殖,极易发生吸潮、生虫、霉变等现象。中药来源复杂,部分药材参杂严重,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中药饮片没有统一的形状、大小、规格,煎煮时间不易掌握,煎煮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炮制质量的控制无规范化、标准化的指标,不同的加工方法往往对饮片的有效成分影响很大,造成质量差异。中药饮片体积膨大,需要较大的库房。由于库存容器、配方等方面的原因,饮片在使用中浪费极大。配方人员的劳动强度很大,使配方质量无法保证。至今,饮片质量一般仍以眼观、口尝、鼻嗅、手摸等进行直观鉴别,缺乏现代、快速、准确、实用的对饮片内在质量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给饮片生产、管理、研制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制约了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无论是中药汤剂还是中成药,都难以适应人类生活变化的需求。具体的看,他们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中药汤剂不方便患者的使用。繁琐的煎煮过程、令人生畏的口味,使众多患者望而却步,转而服用西药。同时由于煎煮费时,不利于急症用药,不方便携带、储藏,使中草药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2.药材浪费。有关资料表明,传统中药饮片的药物有效成分溶出率只有30-50%左右,近一半的药物作为药渣被倒掉,造成药材的极大浪费。
3.中药汤剂的质量不稳定。中药汤剂从饮片的生产、加工,到患者口服,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包括道地药材,药材的炮制,患者煎煮的时间等,这些原因造成汤剂的质量不稳定,可重复性差。
4.中药汤剂不利于急症用药。由于中药汤剂的制作过程繁琐,在急症用药中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限制了中医药的发展。
由于以上的原因,造成目前中医药在医疗市场上的占有率不到二成,在国际中药市场上,我国的份额不到5%,面对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我们只有勇于改革,才能走出目前的不利局面,使我国的中医药得到长足的发展。
据此,我们提出了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可煎煮、冲服、泡服、可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 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这种中药,口服时药物全部被服用,不留药渣;煎煮时,由于药物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很大,药物的有效成份很容易溶出,煎煮时间也只有10-15分钟,患者容易接受。此外,携带方便,容易保存,药材利用率高,和传统饮片相比有较大的优势。容易推广。
(三)技术方案
为实施本发明的目的采取了如下方案:
将传统中药材炮制后,粉碎成细粉,过筛(10-200目),用水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附加剂做湿润剂,按药学有关制法按多种剂型生产(例如片剂,丸剂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灭菌干燥,以多种规格包装(用带网孔的包装材料,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成可煎煮、冲服、泡服、可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供临床调剂用。应用时,按处方量配伍组方,温开水直接送服,或冲服,或煎煮10-15分钟后服其汤液。也可将中药材炮制粉碎后,用水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提取剂(如丙酮,氯仿,乙醚,乙酸乙酯醇等)的提取物或者活性成份,按药学有关制法制成多种剂型(如丸,片,胶囊等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分别按多种规格包装(用带网孔的包装材料,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为成品。应用时,按处方量配伍组方,温开水直接送服,或冲服、泡服、或煎煮10-15分钟后服其汤液。也可加入药学上认可的附加剂做成外用药。
本发明的生产流程图如下:
(1)中药材原料→炮制→粉碎(10-200目)直接按多种剂型(例如片剂、丸剂、颗粒、胶囊等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和规格生产→灭菌干燥→装入有网孔的可浸煮的包装袋(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成可煎煮、冲服、泡服、可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
(2)中药材原料→炮制→粉碎(10-200目)→用水(或丙酮,氯仿,乙醚,乙酸乙酯醇等药学上可接受的提取剂)提取活性成份(或提取物)→制成多种剂型(如丸,片,胶囊等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按多种规格装入有网孔的可浸煮的包装袋(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为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汇成,未经汇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34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