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陶瓷的基体玻璃的陶瓷化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43585.2 | 申请日: | 200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358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格哈德·哈恩;安德烈亚斯·兰斯多夫;乌尔里克·福瑟林厄姆;豪克·埃塞曼;伯恩德·霍普;西比尔·纳特根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舱壁玻璃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2/02 | 分类号: | C03B3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刚,李瑞海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陶瓷 基体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玻璃陶瓷的基体玻璃陶瓷化的领域。基底玻璃也被称作玻璃坯(green glass)。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对流炉或辐射炉中使这种基体玻璃陶瓷化已是公知的了。这种玻璃主要呈长方块形,并放置在托板上,该托板可以由烧结石英玻璃粉或颗粒,一种多孔材料组成。
在被加热时,玻璃质材料在所有方向上膨胀,而托板因其极小的膨胀系数而保持相对尺寸稳定。于是,在基体玻璃和托板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该移动可能导致玻璃被划伤,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大多数相对运动(划伤的原因)由收缩引起。加热基体玻璃还需要大量的热和较长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安排玻璃陶瓷的基体玻璃的陶瓷化工艺,使得其所需能量的量明显减少,且可以避免与托板接触的表面缺陷。
此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中所列的特征来解决。于是借助可以在基体玻璃和支撑基板之间建立的气垫产生气膜悬浮。在整个陶瓷化过程中,基体玻璃保持悬浮,使得支撑基板的印痕或相对移动不能对玻璃坯产生破坏性影响。另外,防止了玻璃与基板的粘连。
通过使用如专利第DE 299 05385 U1号所描述的那样用短波IR辐射进行加热,加热因而陶瓷化所需时间大幅减少。其结果是悬浮所需的时间也得以减少,悬浮所需的能量消耗也减少。
同时,用于悬浮的气体可用以产生规定的环境。悬浮气体还可用于使温度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是自稳定的。它进行得非常快且非常均匀。因而,产品成为高等级产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思想,基体玻璃首先以传统方式生产,然后被传送到悬浮基底上,借助例如IR辐射在悬浮基底上预热,并达到玻璃粘接温度(adhesion temperature)以下的某个温度。然后,仍然借助于伴随有同步气体供给的红外辐射,向基体玻璃施加热冲击,使得基体玻璃处于悬浮态,并且,如果需要,在超过临界粘接温度且完成所需陶瓷化时,最终被传递到一个加工站以进一步加工。
在此实施例中,基体玻璃在两个阶段中加热。在第一加热阶段中,基体玻璃被加热至一低于临界粘接温度的温度。在第二加热阶段中,粘接温度被超过,并达到陶瓷化所需的高温度值。第二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粘接温度以下。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优点:
*玻璃坯的第一加热阶段不造成技术问题。第一加热阶段的类型和持续时间是无关紧要的,因而是没有问题的。在第一加热阶段中不需要气体悬浮。
*基于对加热方式的选择,即IR辐射装置,第二加热阶段发生得极快。此第二加热阶段通常要求少于一分钟。相应地,气体悬浮隔膜的更短停机时间因而是必要的(在此温度的陶瓷化充分持续更长时间)。即使终究发生了,玻璃坯和隔膜壁之间的可能接触是如此微小,使得粘附不发生,或仅极微小地发生。
*由于第二加热阶段的极短时间,悬浮所需时间是足够的。
*由于被气隙降低的热传导,作为从当前非常热的玻璃坯到较冷的环境(隔膜)的热传递的结果的能量损失同样极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玻璃坯被唯一地加热,而既不是环境,也不是隔膜,与传统工艺和装置相比,这导致能量上的进一步节约。
根据本发明的两个要素-一方面是悬浮而另一方面是IR辐射的应用-在其结合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加热用传统加热仅在普通基板(无悬浮)上进行,黏附的问题将增加,因为在此情况下,基板增加了将要通过热传导和热传递加热的玻璃的温度。
悬浮所用的气体可以同时用于产生规定的气氛,并且还用于使温度(高对流炉的)均匀。多孔材料或穿孔板被用作隔膜,气体通过它供给。同时,有足够的气体可穿透性是必须首先确保的,然后,该隔膜必须充分反射IR辐射。对于这种组合的适当材料的一个例子是多孔铝硅酸盐泡沫材料。该材料具有足够的气体可穿透性,使得玻璃或玻璃陶瓷板可以被悬浮,它还具有足够高的IR辐射反射率。还可以使用一种例如用铝硅酸盐制造的穿孔板。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悬浮基底包括隔膜材料,该隔膜材料包括来自Al2O3、BaF2、BaTiO3、CaF2、CaTiO3、MgO、3.5Al2O3、SrF2、SiO2、SrTiO3、TiO2、尖晶石、堇青石、堇青石烧结玻璃陶瓷的多孔材料。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舱壁玻璃公司,未经舱壁玻璃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35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