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身安全保障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1144614.5 | 申请日: | 200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60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飞;尹达衡;陈佳圭;冯稷;翟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云飞;尹达衡;陈佳圭;冯稷;翟光杰 |
主分类号: | H04M11/04 | 分类号: | H04M11/04;G08C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10008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身安全 保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依赖于计算机的安全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用于人身安全保障系统很多都利用了公用电话网传递报警信号,这些报警方式的共同特点是将语音信号存储于用户电话的缓冲器中或存储于报警装置的存储器中,因此其能够提供的报警信息是相对有限的,同时由于采用了有线电话报警,客观上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还有一种由联保中心、联保分站和用户报警器组成的系统,该系统利用电力线将用户端的报警器联成网,再利用电话线与联保中心联系在一起以传递报警信号,这种系统由于使用电力线作为通讯渠道,电力系统的变压器会阻断信号的传输,同时电力线对载波也有一定的影响,易发生误报现象,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靠性较高的人身安全保障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人身安全保障系统,包括通讯网,与通讯网相连接的用户终端和计算机信息平台,报警处理中心,以及连接在计算机信息平台和报警处理中心的报警专线;其中:
用户终端,用于存储用户终端特征码(ID),设置在报警信息采集点采集报警信息,当采集到报警信息后,向通讯网发送包括用户终端ID的报警信息;
通讯网,用于连接用户终端和计算机信息平台,将用户终端传递来的报警信息传送到计算机信息平台;
计算机信息平台,用于存储用户终端的ID和用户资料,并接收到通讯网传来的用户终端发出的报警信息,同时根据报警信息携带的用户终端ID对用户的报警信息进行合法性判断,如果为合法用户发出的报警信息,根据用户终端的ID取出用户资料随报警信息通过报警专线发往报警处理中心处理;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有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发送器、无线传感接收器,与有线传感器和无线传感接收器相连接的触发驱动电路和与触发驱动电路相连接的的无线呼叫器、有线呼叫器;其中:
无线传感发送器,用于采集报警信号,当采集到报警信号后,以无线方式将该信号发送给无线传感接收器;
无线传感接收器,用于接收无线传感发送器传递来的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号传送到触发驱动电路;
有线传感器,用于采集报警信号,当采集到报警信号后,以有线方式将该信号发送给触发驱动电路;
触发驱动电路,用于将无线传感接收器和有线传感器传来的报警信号转换为驱动信号,以驱动无线呼叫器和有线呼叫器发出报警信息;
无线呼叫器,用于存储用户终端ID和计算机信息平台地址,在触发驱动电路的驱动下通过无线公用通讯网向计算机信息平台发出含有用户终端ID的报警信息;
有线呼叫器,用于存储用户终端ID和计算机信息平台地址,在触发驱动电路的驱动下通过有线公用通讯网向计算机信息平台发出含有用户终端ID的报警信息。
在所述触发驱动电路和无线传感接收器之间,以及在所述触发驱动电路和有线传感器之间连接有接口,该接口用于将无线传感接收器或有线传感器传来的报警信号转换为开关信号,并将该信号提供给所述触发驱动电路。
本发明包括通讯网,与通讯网相连接的用户终端和计算机信息平台,报警处理中心,以及连接在计算机信息平台和报警处理中心的报警专线,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有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发送器、无线传感接收器,与有线传感器和无线传感接收器相连接的触发驱动电路和与触发驱动电路相连接的无线呼叫器、有线呼叫器,由于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现代通讯和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包括有线、无线在内的多样化报警方式,使得本发明在实际使用时更灵活,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以提高系统的防破坏能力;通过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可以提供更多和更全面的报警信息,突出了系统的服务作用,因此,本发明应用灵活,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系统实施例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用户终端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系统实施例框图。图中提供的人身安全保障系统,包括通讯网2,与通讯网2相连接的用户终端1和计算机信息平台3,报警处理中心5,以及连接在计算机信息平台3和报警处理中心5的报警专线4;其中:
所述报警处理中心5通常为110报警中心或联保中心等。
所述报警专线4为有线通讯公用网的通讯专线,当然也可以采用无线通讯公用网的通讯信道,这里所说的通讯专线或通讯信道最好是专用的,例如专用ISDN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云飞;尹达衡;陈佳圭;冯稷;翟光杰,未经王云飞;尹达衡;陈佳圭;冯稷;翟光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46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