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轨道式贝氏体等温淬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00838.9 | 申请日: | 2001-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4633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发明(设计)人: | 孙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0 | 分类号: | C21D1/20;C21D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汇泽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军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轨道 式贝氏体 等温 淬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中的热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轨道式贝氏体等温淬火装置。
贝氏体等温淬火是减少热处理变形,提高零件耐冲击性能和断裂韧性的重要工艺方法。目前,为了实现贝氏体淬火,人们将工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然后用手工或者吊车将工件放入一个等温槽中保持一段时间(约数小时),使工件金相组织变为贝氏体。这种装置较简陋,只能单件小批量生产,无法实现大批量连续生产,生产效率极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由于高温奥氏体降温到贝氏体形式所需的较低温度的过程释放热量,易造成等温槽淬火液温度上升,使淬火液温度偏离贝氏体形成所需的标准温度,不利于保证贝氏体等温淬火质量;由于工件支架随工件一起出入淬火液,无形中增加了清洗支架上结晶盐的负担,支架的吸放热也影响了淬火液的均温;现行工艺无法用在连续式炉上,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为了实现连续生产等温槽要做的大而又长,增加占地面积,增加了能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地少、节省能源、能大批量连续生产,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可靠的多层轨道式贝氏体等温淬火装置,该装置能较好地满足贝氏体淬火工艺要求,能确实保证贝氏体形成所需温度的恒定性,使贝氏体组织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奥氏体向贝氏体的转化可分为前后相连的淬火和等温两个过程:淬火是奥氏体工件在较短时间(数秒到数分钟)内降温到贝氏体形成所需的温度,等温是工件在贝氏体形成所需温度保持很长时间(数小时)。现有等温设备的落后是造成贝氏体淬火生产率低、质量差的决定因素。于是我们在前面的淬火工艺以传统设备完成的同时,单独为等温过程设计了一种专用设备,以期取得预期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多层轨道式贝氏体淬火装置包括:具备保温层的槽体;淬火液搅拌糸统;淬火液加温糸统;浸入淬火液中的多层轨道式料盘支架,料盘支架上方具备隔温保护层;料盘;以及包括料盘支架最上一层空料盘循环轨道在内的进出料机构,位于料盘支架轨道一端的进料机构包括:进料料盘升降台,进料料盘升降台外侧具备多工位料盘推送机构,多工位料盘推送机构具备同料盘支架的除最上一层外的轨道相对应的多工位料盘推头,在该侧的进口处还具有能将工件推进位于进口处的升降台上的空盘中的进料推送机构;位于料盘支架轨道另一端的出料机构包括:出料料盘升降台,该料盘升降台外侧是具备同料盘支架最上一层轨道相对应的推头的空料盘循环推送机构,在该侧的出口处还具有能将工件推出位于出口处的升降台上的空料盘中的出料推送机构。
作为改进,所述的多层轨道式托盘支架各层自下至上依次向进料料盘升降台一侧错开,与之相对应多工位料盘推送机构的多工位推头自下至上依次缩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08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电植立电线杆绝缘套筒
- 下一篇:肋片夹固冷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