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无刷马达的定子组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1201226.2 | 申请日: | 200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4640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发明(设计)人: | 洪银树;洪庆升;尹佐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践实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马达 定子 组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的附件,尤指一种可减少磁阻、增加磁通导通效果的、增加转动扭力的直流无刷马达的定子组构造。
参见图1、2、一种习知的定子组构造,由一轴管901组接有上极片902、线圈座903及下极片904等构件构成,定子组由线圈座903上的线圈通以电流产生磁场,并经轴管901、上极片902、下极片904形成磁力通路,由上极片902、下极片904的端缘与转子的环形永久磁铁感应,使转子被驱动旋转。
此种习知的定子组,由于上极片902、下极片904端缘的厚度形成的感应面与转子的环形永久磁铁感应,因其感应面小,会产生转动扭力不足,转速不稳定的问题。
参见图3、4、为另一种习知的定子组构造,由轴管911组接有上极片912、线圈座913及下极片914等构件构成。在上极片912、下极片914上各有向线圈座913方向弯折延伸的侧墙915、916,因此,上极片912、下极片914可通过延伸的侧墙915、916形成较大的感应面与转子的环形永久磁铁感应,但上、下极片各由等厚的矽钢片弯折形成,因此延伸弯折的侧墙915、916虽具有加大的感应面,但上、下极片本身导磁通路的截面厚度仍无增加,因此转动力同样不足,转速仍会不稳定及产生飘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佳导磁效果,可增加马达转动扭力的、可平稳转动的直流无刷马达的定子组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直流无刷马达的定子组构造,包括:线圈座,绕有线圈及设组配孔;上极片,位于线圈座上方,设有极端及定位孔;下极片,位于线圈座下方,设有极端及定位孔,其特征在于:一片以上的上导磁片,具有极端及定位孔,至少在一上导磁片的极端设有朝垂直方向延伸的侧墙;一片以上的下导磁片,具有极端及定位孔,至少在一下导磁片的极端设有朝垂直方向延伸的侧墙;导磁管贯接在上极片、下极片、上导磁片、下导磁片的定位孔,及结合在线圈座的组配孔。
本实用新型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上述导磁管分别由上极片、下极片的定位孔孔缘相向延伸而成;或由上极片或下极片的定位孔孔缘延伸而成,且可与另一极片结合;上述导磁管为单一管体,贯接有上极片、上导磁片、线圈座、下导磁片及下极片;上述上导磁片与下导磁片的侧墙朝相互接近或远离方向延伸;上述导磁管直径大于上导磁片、下导磁片的定位孔、线圈座的组配孔及另一极片直径;或大于上导磁片、下导磁片的定位孔及线圈座的组配孔直径,或大于上导磁片、下导磁片的定位孔、线圈座的组配孔及另一极片的定位孔直径,使导磁管可以紧密配合方式结合;上述上导磁片、下导磁片设在上极片、下极片与线圈座贴接面之间;或设在上极片、下极片与线圈座贴接面的另一边;上述导磁管具有大于导磁管直径的环唇。
现通过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习知构造(一)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习知构造(一)的组合剖面图。
图3、为习知构造(二)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习知构造(二)的组合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组合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二)的组合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实施例(三)的组合剖面图。
图11、为实施例(三)的另一种组合剖面图。
参见图5、为较佳实施例1,一种直流无刷马达的定于组构造,主要由线圈座10、上极片11、下极片12、上导磁片13及下导磁片14等构件构成。其中,线圈座10可为习知各种直流无刷马达、散热扇等的线圈座,线圈座10上绕有线圈101及由一组配孔102与上极片11、下极片12匹配。
上极片11由导磁材质制成,具有极端111及导磁管112,导磁管112可伸入在线圈座10的组配孔102,用以形成导磁通路,且导磁管112内可容设轴承与转子的中心轴枢转。
下极片12由导磁材质制成,具有极端121及导磁管122,导磁管122可伸入在线圈座10的组配孔102,用以形成导磁通路,且导磁管122内可容设轴承与转子的中心轴枢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12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