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刹车补强片无效
申请号: | 01201837.6 | 申请日: | 2001-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633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发明(设计)人: | 温宜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宜玲 |
主分类号: | B62L1/14 | 分类号: | B62L1/1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刹车 补强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刹车补强片。
一般在不同的使用场合及地区,所需自行车的车轮大小不同,使用者应根据需要更换轮胎,而不同大小的轮胎,其所对应的轮框大小不尽相同,因此会造成安装刹车掣动器的困难,而市面上已出现有延长刹车补强片的结构,以调整安装刹车掣动器于自行车叉管的位置。
如图4所示,为能配合不同轮框,而能在不更换叉管(10)的情况的下安装刹车掣动器(13),其是于一自行车叉管(10)的两侧各设有一枢柱(11),且于枢柱(11)上螺设有一呈倒U形的补强片(20),该补强片(20)的两底侧是各设有一孔洞(22)以及连伸有一连结部(21),而藉由该连结部(21)上设有一螺孔(23),以供一结合柱(40)螺设,方便两结合柱(40)上安装一刹车掣动器(13),该刹车掣动器(13)朝补强片(20)的两侧各设有一固定座(18),该固定座(18)对应轮框设有一刹车片(16);使该补强片(20)孔洞(22)以螺栓(12)固定于叉管(10)的枢柱(11)上,而刹车掣动器(13)固定于补强片(20)孔洞(22)下方的螺孔(23)中,只要更换具有不同连结部(21)长度的补强片(20),即可以调整该刹车掣动器(13)位于孔洞(22)下方的高度,进而使刹车片(16)能确实对应于轮框位置,达到良好的刹车效果。
但是,习用的自行车刹车补强片仍有其缺失,因此在使用实施上至少存在有如后所揭示的缺弊:
因为刹车掣动器为能配合于一般各种规格使用的轮框,是为规格化制造而成,因此,习用的补强片虽能将两侧加以延伸设有连结部,但相对造成补强片的连结部上侧比原来无连结部的补强片过于突出,而导致该刹车掣动器外侧的固定座易与该补强片定位孔侧壁面部份形成干涉情形,影响到刹车掣动器的刹车动作,既不实用又不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刹车补强片,可有效防止固定座与补强片间产生干涉情形,而能配合不同轮框,不必更换自行车叉管,就能顺畅的刹车,以保证行车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刹车补强片,其是组设于自行车的叉管,该补强片呈倒U形,且该补强片的两近底侧各设有一孔洞,其特征在于:
该补强片的两自由端相对于孔洞下方设有一连结部,于该连结部凸设有一突出体,该突出体是突出于该补强片,而该突出体上设有一螺孔。
所述的自行车刹车补强片,其特征在于:该突出体包括:在该连结部上设有一螺孔,一螺帽旋合于该螺孔,且于该螺帽内又设有螺孔。
所述的自行车刹车补强片,其特征在于:该突出体是设于该补强片两连结部底端呈一体的突出片状,且于该突出体上设有螺孔。
所述的自行车刹车补强片,其特征在于:该突出体于一端面相对该螺孔的周缘环设有多数个定位孔。
所述的自行车刹车补强片,其特征在于:该突出体为与该连结部呈一体的形突出片状。
由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刹车补强片具有下列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能将连结部直接突出或加设螺帽于补强片底侧,以将刹车掣动器的固定座由异于补强片方向移出,防止补强片底侧内壁间与固定座产生干涉现象,具有保持刹车安全性的效果。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实用功效,兹以下文所述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
图式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元件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4:是习用的元件立体分解图。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刹车补强片,其是为一组设于自行车叉管(10)的补强片(20),该补强片(20)是设呈倒U形,且该补强片(20)的两自由端相对底侧朝内侧凸设,且连伸设有一连结部(21),且连结部(21)上设有一突出体(24),而该连结部(21)上侧设有一孔洞(22),该突出体(24)是:在该连结部(21)上设有一螺孔(23),一螺帽(30)旋合于螺孔(23),且于该螺帽(30)内设有一螺孔(31),而于螺帽(30)异于螺孔(23)的一端与螺孔(31)壁面间环列凹设有多数个定位孔(32),且于该螺孔(31)旋合一结合柱(40),且结合柱(40)的内部贯穿设有一内螺孔(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宜玲,未经温宜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18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