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绞车无效
申请号: | 01202476.7 | 申请日: | 2001-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4582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发明(设计)人: | 何圳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圳钦 |
主分类号: | B66D1/00 | 分类号: | B66D1/00;B66D1/5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台湾省嘉义***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绞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绞车。
一般绞车是用于升降或拖拉重物,例如将高处的重物缓慢降落至低处或将低处的重物升至高处,而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时均须将绞绳拉出,绞绳为可负荷重物,一般由金属材质制成,并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在使用后卷收绞绳时,若绞绳未荷重无张紧力的情况下,会发生绞绳卷收松散杂乱的现象,以致下次使用时,无法再将绞绳顺利拉出。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绞车的侧面部份剖视示意图,绞车1具有一基座11,在基座11上枢设一卷轴12,其上卷绕一绞绳13,绞绳13可由基座11的前端(图1右方)被拉出,同时卷轴12与一齿轮组14连设,用于减速和提高扭力,当动力源驱动齿轮组14时,可连动卷轴12卷收绞绳13,释放绞绳13时,则须以人力拉引,而现有的绞车1在卷收绞绳13时,必须维持绞绳13具有一定的卷收张力才能将绞绳13紧紧卷绕于卷轴12,如果不维持一定的卷收张力,则绞绳13会松散杂乱地卷绕在卷轴12上,下次拉紧绞绳13时,卷轴12上的绞绳13会有一部份束紧,一部份仍维持松散,而产生自缚的现象,当再次拉出绞绳13时,此自缚现象会使绞绳13无法再继续被拉出,绞车1即无法顺利被使用,现有的绞车1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因此每当卷收无张力的绞绳13时,必须要有一人始终拉住绞绳13,以维持一定的卷收张力,因此,现有绞车1在使用上存在卷收绞绳13不便的缺点。
其次,除了上述在无张力状态下卷收绞绳13可能造成绞绳13松散自缚现象之外,在绞绳13荷重而具有张力的情况下,仍可能发生绞绳13的松散现象,如图2所示,例如绞绳13拉引下滑的车辆2,当车辆2被拉到高处时,车辆2极可能因地面下凹而自动向前移动,其移动的速度快于卷轴12卷收绞绳13的速度,致使绞绳13一段时间内处在无张力状态,此时卷轴12上的绞绳13即会发生松散现象,因此,现有的绞车1只要在绞绳13无张力的状态下,绞绳13即会卷收杂乱松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在于提供一种卷收时具有导引与维持绞绳卷收张力的绞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绞车包括一具有两侧壁的基座,在两侧壁间枢设一卷轴,此卷轴上卷绕一绞绳,绞绳可伸出基座的前端,在侧壁外侧设一可连动 卷轴旋转的齿轮组,其特点是:基座前端两侧壁上相对应处各开设一纵向的导槽孔,在两导槽孔中滑设一枢杆,此枢杆上枢套一可滑移的导线器,所述绞绳可穿经导线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枢杆上套设一可滑移的导线器,绞绳可弯曲穿经导线器,因此卷收绞绳时,不但具有导顺绞绳的效果,还可维持绞绳一定的卷收张力,以实现紧密卷收的功效。
下面通过一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绞车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种现有绞车的侧面部份剖视示意图;
图2是采用一种现有的绞车拖拉车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绞车的部份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绞车的侧面部份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绞车的导线器组设于枢杆上的前视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绞车的导线器的导线座相对套筒位置的调整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绞车的导线器旋摆一角度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绞车的部份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绞车的导线器受力弯曲的侧面剖视图。
如图3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绞车3包括一基座31,此基座31具有一底板311,由底板311两侧向上形成两平行的侧壁312,并在两侧壁312上预先成型有多个孔洞(图中未显示)以供枢结,所述两侧壁312的孔洞上轴设一卷轴32,此卷轴32上卷绕一绞绳33,绞绳33可由基座31前端(图4的右方)伸出,又在两侧壁312外侧设一齿轮组34,它在动力源的传动下可连动卷轴32转动以卷收绞绳33,为了使卷收后的绞绳33具有紧密度,在基座31前端设一导线器4,而为配合架设导线器4,基座31的两侧壁312前端相对应处分别开设一纵向的导槽孔313,两导槽孔313间再滑设一枢杆35,并在枢杆35突出两侧壁312的端部分别套置一外径大于导槽孔313的垫片36及穿插一插销37,以使枢杆35可在两导槽孔313上滑移而不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圳钦,未经何圳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24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造丝复合结构浴具面料
- 下一篇:瓶杯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