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02821.5 | 申请日: | 2001-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4855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亮 |
主分类号: | F21V23/00 | 分类号: | F21V23/00;H02H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229 广东省惠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吊扇、吊灯等的配线装置。
传统的用于吊扇、吊灯等的配线装置(如图1)结构复杂,装配不易,且电线数目限于四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迅速、简易及用料节省的配线装置,且通电的电线数目可多到9根。
本实用新型可这样实现:一种用于吊扇、吊灯等的配线装置,其自上而下包括螺母1、中间开孔21的固定片20、空心牙节30、上接合器40、下接合器50、柱形长管70,其中空心牙节30的上部为空心螺管,其最大直径小于固定片的中孔21,空心牙节30的下部分空心管,其最大直径大于固定片的中孔21,螺母1与空心牙节30的上部外壁螺纹相配合,其最大直径大于固定片20的中孔21,上接合器40设置于空心牙节30之下,其内设数个通透的直孔,上接合器40下部沿外周设置不少于1个的小凸块42,下接合器50的上部设置成配合上接合器40外沿形状的套状结构,其内侧设置配合上接合器40的小凸块42的凹槽52,下部为与上接合器40内的通透直孔相对应的下接合器通透直孔。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用于吊扇、吊灯等的配线装置,由于采用插件方式取代传统的螺接方式,其结构简单,装配迅速。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传统的配线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下电线接合部示意图。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吊扇、吊灯等的配线装置,其自上而下包括螺母1、中间开孔21的固定片20、空心牙节30、上接合器40、下接合器50、柱形长管70,其中空心牙节30的上部为空心螺管,其最大直径小于固定片20的中孔21,空心牙节30的下部分空心管,其最大直径大于固定片20的中孔21,螺母1与空心牙节30的上部外壁螺纹相配合,其最大直径大于固定片20的中孔21,这样,空心牙节30可自下而上穿过固定片20的中孔21,由螺母1相配合固定于固定片20上;上接合器40设置于空心牙节30之下,其内为实心管并设9个通透的直孔,上接合器40下部沿外周设置不少于1个的小凸块42,下接合器50的上部设置成配合上接合器40外沿形状的套状结构,其内侧设置配合上接合器40的小凸块42的凹槽52,下部为实心管并开有与上接合器40内的通透直孔相对应的9个下接合器通透直孔,该直孔可以由下而上穿入对应的塑管70以便利电线的通入。
装配吊扇、吊灯时,空心牙节30由下而上穿过固定片20的中孔21,以六角螺母1将空心牙节30锁定于固定片20之上,其次将通向电源的电线成束穿过空心牙节30,为防止电线滑脱,在空心牙节30的上、下侧电线各打上一个线束,上接合器40的每一通孔中各插入一支接线母端60,其上设有倒棘,以防止母端60从通孔中滑脱,母端60的另一端则由自动端子机将下侧线束之下的电线打上母端60。与此对应,将通向吊灯、吊扇的电线打入其上也设倒棘并插入下接合器50下端通孔51中的公端61之中,然后将上接合器40、下接合器50相接合,由于其上下相配,并设有对应凸块42、凹槽52,上、下接合器因此而固定。
另外,端子可多可少,其多少依线路需要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亮,未经李文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28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