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车架无效
申请号: | 01203545.9 | 申请日: | 200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646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朝福;郑胜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车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一体成型主架的摩托车车架。
现有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如图8所示,由一根钢管1及各类板金2、3互相焊接在一起;或者如图9、10所示,由一根主管11及各类圆形铁管12、方形铁管13焊接在一起,而形成摩托车的主要定形车架。
参考图9、10,在车架结构中,设有贮物箱部分14,此贮物箱14设置于燃料箱15后面,即,贮物箱14和摩托车尾部及摩托车坐垫下面相对应,故使贮物箱14空间的尺寸因为受到限制而缩小。
另一方面,上述各车架结构,结合各类钢管、各类方形钢管或相当数量的钢板,因而把车架结构变得复杂;又,焊接口太多容易降低车架的安全性,当摩托车载重时,容易出现振摆的现象;在长时期使用的过程中,或突然发生较大震动时,各焊接口很容易受到破坏,给骑车者会造成威胁,导致不安全。
又,上述车架结构适用于摩托车本身具有一定的外观造型,且为组装于摩托车上的各类塑胶零件的基础结构,因此如果想要通过各塑胶零件的改变而改变车架本身造型的举动,绝对不可能;如果想要改变,则必须重新安排摩托车车架上的各段钢管、方形钢管及各板金,这种方法实在不方便。
在目前的摩托车生产工业上,当需要因应需求而改变摩托车的造型时,也会严重影响上述车架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其具有一体成型的主架,并可在车架中间设置一大贮物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具有一组转向机构钢管、一引擎、一贮物箱、一燃料箱和一坐垫,其中,该摩托车车架包括:一主架,依序形成有一第一段、一第二段、一第三段和一第四段,其中该第一段的一端与该组转向机构钢管连接;一悬吊引擎架,设置于用以悬吊该引擎的第二段;一第一支撑座,设置于该第二段且在与该悬吊引擎架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以支撑该贮物箱;一第二支撑座,设置于用以支撑该贮物箱的第三段;以及一第三支撑座,设置于该第四段,且与该第二支撑座一起支撑该坐垫,其中该燃料箱位于该第二支撑座和该第三支撑座之间。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摩托车还包括避震器,且第二支撑座包括:用以支撑贮物箱的第一钢板;用以支撑坐垫的第二钢板;以及设置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的螺丝,用以组装避震器。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段与第四段平行,且摩托车车架还包括焊接于组转向机构钢管和第一段之间的补强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具有一组转向机构钢管、一引擎、一贮物箱、一燃料箱和一坐垫,其中,该摩托车车架包括:一主架,依序形成有一第一段、一第二段、一第三段、一第四段和一第五段,其中该第一段的一端与该组转向机构钢管连接;一悬吊引擎架,设置于用以悬吊该引擎的第二段;一第一支撑座,设置于该第二段且在与该悬吊引擎架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以支撑该贮物箱;一第二支撑座,设置于用以支撑该贮物箱的第四段;以及一第三支撑座,设置于该第五段,且与该第二支撑座一起支撑该坐垫,其中该燃料箱位于该第二支撑座和该第三支撑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为一体成型主架,可在结构简单状况下,保持高耐久度,并且可使摩托车造型容易改变,而不影响其主要结构,该车架结构简单,便于设置于其上的各种塑胶件灵活变化。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车架的第一实施例的正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车架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车架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其显示悬吊引擎架的部分;
图4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车架的第一实施例的主架正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车架的第一实施例的主架正面图,其上设置有一贮物箱;
图6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车架的第二实施例的主架正面图;
图7为应用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车架的第二实施例来结合整台摩托车的正面图;
图8为现有摩托车车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另一现有摩托车车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现有摩托车车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车架的第一实施例的正面图,本实施例的摩托车车架20包括一主架21、一悬吊引擎架23、一第一支撑座24、一第二支撑座25和一第三支撑座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35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室双流高速过滤器
- 下一篇:行动电话随身补充型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