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的绕线管无效
申请号: | 01203931.4 | 申请日: | 200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4652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发明(设计)人: | 叶鸣;周恒正;吴成丰;黄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8 | 分类号: | H01F41/08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红,潘培坤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线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管,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器的绕线管。
一种公知变压器的绕线管(bobbin)10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包含柱状中空本体20及复数个叶片30。其中柱状中空本体20是用以容纳一条状的铁芯(图中未显示)以及缠绕导线于其上以形成一变压器。其中该导线还包含初级导线(图中未显示)及次级导线60(以下简称为导线60)。
从图1(a)或图1(b)中可以看出,该叶片(partition wall)30形成于此柱状中空本体20的表面上,用以分隔出初级、次级以及形成次级中的复数个分槽(winding groove)。此叶片30的一段具有一缺口(wireguiding notch)31,且此叶片30的一端具有一凸缘(flange)33(如图1(a)所示)或是一缺角35(如图1(b)所示),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凸缘33及缺角35是位于同侧,成一直线排列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也即这些凸缘33及缺角35并无高度差。
从图1(a)或图1(b)中还可以看出,该绕线管10的次级同时具有两个接脚,分别为起线接脚(端)50a及结线接脚(端)50b。其中缠绕于次级的导线60是起始于该起线接脚50a而终结于该结线接脚50b。当该导线由该起线接脚50b延伸至该结线接脚50b的途中,会经过且缠绕于上述分槽而形成线圈(winding)。当某一分槽的线圈圈数(winding number)满足之后,该导线60会经由缺口31延伸至邻接的下个分槽后继续形成线圈,如此即可形成多个可选择的电压值。然而,为简化附图起见,本实用新型并未绘出缠绕于分槽上的导线,仅绘出邻近起线接脚50a及结线接脚50b的部分导线60。
请再参阅图1(a)或图1(b),当导线于分槽上缠绕完毕而欲收线时,因为导线60的末端是位于次级的最远端,所以该导线60距离结线接脚50b已经相当遥远,若直接悬空(无任何支撑)地连接至结线接脚50b将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该次级的导线60很容易断裂,并且该导线60最靠近次级线圈的外缘,此外缘为电压最高处,因此即使该导线60无断裂,仍有可能因移位而触及电压最高处而发生短路。
公知技术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方式包含:在导线60于分槽上缠绕完毕后而欲连接至结线接脚50b之前增加一绞线(twist line)的步骤,以增加该导线60的强度避免断裂。此种方式或许可以勉强解决断线的问题,但却需增加额外的制作步骤,并且仍无法固定该导线,也即公知技术仍有其无法解决的问题存在。
另外或者是,以上述的凸缘33或是一缺角35来提供导线的支撑及固定。明显地,该缺角35形式的绕线管仅能提供某种程度(不是全面性的)的固定而且完全无法提供支撑,例如其仅可防止因来自图中右侧的外力所导致的移位。却无法防止因来自图中左侧的外力所导致的移位。该凸缘33形式的绕线管或许可以提供支撑,但却又无法固定导线,因此其仍是不甚理想。
因此,在该技术领域中亟需一种可简化变压器制作步骤且可同时提供固定及支撑的绕线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的绕线管,以解决公知绕线管中导线易断裂及移位的问题。并且,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导线可固定及支撑良好,因此导线连接至结线接脚之前不须绞线,可以省略一制作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压器的绕线管,其关键在于该绕线管至少包含:一柱状中空本体;一第一叶片,形成于该柱状中空本体的表面上,该第一叶片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具有一较细段以缠绕一导线,该第一叶片分隔出初级及次级;至少一个第二叶片,平行于该第一叶片且并列地形成于该柱状中空本体的次级的表面上,每一该第二叶片的一段具有一第二缺口,每一该第二叶片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凸缘,该第二凸缘具有一第二缺角;至少一个第三叶片,位于相邻的该第二叶片间,每一该第三叶片的一段具有一第三缺口,每一该第三叶片的一端具有一第三凸缘,该第三凸缘具有一第三缺角,该第三缺角与该第二缺角具有一水平高度差;复数个初级接脚;以及两个次级接脚。
上述绕线管的第一侧还可以缠绕有一第一导线,而上述绕线管的第二侧也可以缠绕有一第二导线。
上述绕线管的第二侧最好还具有一起线接脚及一结线接脚,上述第二导线是起始于该起线接脚而终止于该结线接脚。
上述起线接脚及上述结线接脚既可以位于上述柱状中空本体的相同两端,也可以位于上述柱状中空本体的相反两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压器的绕线管,其中上述第二缺口及上述第三缺口最好位于同侧且成一直线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39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