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本体安装升降机台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1204181.5 申请日: 2001-02-27
公开(公告)号: CN2467491Y 公开(公告)日: 2001-12-26
发明(设计)人: 吕坤荣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菱电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66F19/00 分类号: B66F19/00
代理公司: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文意,陈红
地址: 中国*** 国省代码: 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梯 本体 安装 升降 机台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本体安装升降机台,尤其是指一种藉由本实用新型可升降的施工平台及支撑框架所构成的升降机台,令施工者可省去施工时间及成本,同时,当施工完毕后,再拆除施工平台,并利用该支撑框架直接作为电梯本体的外框,直接在支撑框架内安装电梯本体即可。

请参照图1所示,一般在安装电梯轨道8时,它大多数是将电梯轨道8一段一段组装上去,因此,必须在电梯坑道内先搭成架体9,再于架体9上安装隔板91,以形成一施工平台,且在组装电梯轨道8之前即先须按照楼层的高度,先将每一层楼所对应的架体9及隔板91都搭设完毕,施工者再逐层地安装电梯轨道8;但是,此种借由架体9及隔板91形成的施工平台,在施工上非常不方便,很费时及费力,且施工者必须准备很多架体9及隔板91所须的搭建材料,甚至必须安装有安全网,而不具有经济效益,同时,当施工平台搭建过高时亦会有不稳的情形产生,而发生坍塌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施工平台和支撑框架所组成的电梯本体安装升降机台,它不仅可节省施工时间,而且可降低本成,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

一施工平台,它安装在电梯坑道内的左右两相对应轨道之间;

一支撑框架,它安装于平台的下方,藉由该支撑框架的支撑以降低增晃动,在该支撑框架的上方竖立有一短杆;以及,

于该短杆上固没有驱动机构,于驱动机构上卷有缆绳,而缆绳的另一端则固定在电梯坑道的最上层处;

如上述的结构,即可利用驱动机构的传动而带动缆绳卷绕,使施工平台能够上升或下降至欲施工的位置,待整个电梯安装工程完毕后,再利用该支撑框架直接作为电梯的外框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要于:

施工者可藉由施工平台,无需为了要安装电梯轨道而在电梯轨道内搭建所需高度的施工平台,节省了施工时间及成本;本实用型的支撑框架可直接作为电梯的外框;藉由施工平台,因而无需再搭建过高的施工平台,从而降低了施工的危险性。也节省了施工的时间成本。

图1为已知技术的示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平台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上安装电梯本体的的示意图。

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梯本体安装升降机台,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升降机台包括有一无架施工平台1,它安装在电梯坑道10内最下层的左右两相对应轨道2之间,其中,该施工平台1为一四方形框体,框体的上方由安全网11所构成,其框体下方则为一平面部12,以供施工者站立,而安全网11与平面部12之间的四边处围设有栏杆13,本实施例是要其任相邻三边设有栏杆13,另一边则未设有栏杆13,以供施工者进出。

请续参照图3所示,该平台1的下方枢设有一组支框架3,兹藉由该支撑框架令施工平台在升降时保持平衡,该支撑框架3的大小恰可作为电梯本体外框,它包括有一上支撑梁31,上支撑梁31位于平台1内,且远离平面部12,在上支撑梁31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延伸至平台1外的竖柱32,该两竖柱32的另一端再固接有下支撑梁33,两竖柱32对应于电梯轨道2的一面形成一凹部321,其上下两端处分别有凹槽322,而该电梯轨道2呈凸字状,而该电梯轨道2呈一凸字状,以令轨道2的中间凸部21能导滑入凹槽322内。

本实用新型中,在该其中一竖柱32的底端处可设有煞车机构4,其中该煞车机构4延伸有一煞车杆41至平台1处,再经由钢索连结至电梯坑道最上层的节速安全装置42,而该煞车机构4在施工完毕后即可直接作为电煞车之用;另,在该上支撑梁31的上方竖立有一短杆14,短杆14并延伸穿过安全网11,在短杆14上固设有驱动机构5,该驱动机构5为一马达,于驱动机构5上卷绕有缆绳51,而缆绳51的另一端则固定在电坑道10的最上层的固定杆52上。

本实用新型中,当施工者欲进行电梯轨道2的安装时,即可利用驱动机构5的传动而带动缆绳51卷绕,使施工平台1能够上升或下降至欲施工的位置,如此,施工者即可利用该施工平台1的升降进行电梯轨道2的安装,而施平台1在上升或下降时,该已安装完毕的电梯轨道2的中间凸部21即会顺着滑入于凹槽322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菱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菱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41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