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应筒供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04496.2 | 申请日: | 200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4665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坤赐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坤赐 |
主分类号: | F23K5/16 | 分类号: | F23K5/16;F24C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薛居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应 供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一种供应筒供油装置,更详而言之,尤指一种于内容装燃料之供应筒供油装置。属于燃料供应设备。
目前,家庭中所使用的燃烧器(如炉具或热水器)主要使用的能源为瓦斯,瓦斯是一般民众的通称,在学术上瓦斯即为气体燃料,目前供家庭使用之气体燃料系分为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两大类。
液化石油气系由原油炼制中所析出的丙烷与丁烷混合而成,在常压常温下为气体,经加压冷却即可液化,液化石油气经加压罐装入钢瓶内即呈液体状态,通常即加压装入钢瓶中使用,即目前普遍常见的桶装瓦斯,但流出容器就会变成气体,气化后即可提供热能之使用,但桶装瓦斯一般之缺失即为液化石油气气化后之重量约为空气的1.5倍,比空气重,因此漏气时,易滞留在低处或角落,液化石油气一般为无色、无味、无毒、易燃、易爆,因此基于安全上的考虑,供应家庭使用之桶装瓦斯皆添加各式臭味剂,一有漏气即可察觉。
另一常见之瓦斯使用方式即为天然气,俗称天然瓦斯,系由瓦斯公司敷设瓦斯管道至各用户处,提供用户瓦斯之使用,故又称之为自来瓦斯,自来瓦斯目前相当普遍地用于各大城市中。
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一样,皆具无色、无味、无毒、易燃、易爆之特性,但是天然气比重较空气轻,漏气时,易往上漂散,同样基于安全考虑,瓦斯公司供应之天然气皆遵照政府之法令规定,添加各式之臭味剂,以防止天然气意外泄漏而造成危险。
目前,使用的钢瓶进行容装的罐装燃料,当燃料用完后需加填新燃料时,其供油方式有的采用另制配送筒方式,配送筒从燃料供应商处装满油后,再运至各用户家中,然后再将配送筒内之燃料倒入供应筒内,但目前此利用配送筒供油之方式易产生以下缺失:
无任何防护措施:燃料之主要成份为石油醚,石油醚之沸点为25度,一般配送筒于燃料供应商填满油后再运送至用户处,燃料供应商与使用者间可能有相当之路程,若在夏天运送,一些地区的室外温度均在35℃以上,因此配送筒内之燃料在运送时少部分之燃料已呈气化状态,当运送到目的地时,打开配送筒之出油口欲倒油入供应筒时,配送筒内已气化之燃料即从配送筒之出油口处散出于大气中,当周围有火源如旁边有人吸烟即可能引发火灾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配送筒内气化之燃料散出于大气中亦浪费少许之能源,流失于空气中日积月累亦造成空气之污染,所目前这种供应筒供油方式之弊端极待改进。
本实用新型一种供应筒供油装置,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供应筒供油装置,其可防止配送筒内已气化之燃料散出于大气中,达到不浪费能源,不污染环境,操作使用方便且安全。
本实用新型一种供应筒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应筒于适当位置处设一进油口,进油口并具一阀体可控制进油口之开闭,另于容装燃料之配送筒近底部适当位置处设一出油口,出油口亦具一阀体控制出油口之开闭,一油管连接供应筒之进油口与配送筒之出油口;藉此,当配送筒输送燃料入供应筒时,该装置整体系呈一密闭空间,配送筒于运送过程中已气化之燃料即不致从配送筒之出油口散出于大气中。
其中,该供应筒于顶部可设一油气口并具一阀体以控制油气口之开闭,配送筒于顶部位置具一入气口,入气口具一阀体以控制入气口之开闭,一油气管连接供应筒之油气口与配送筒之入气口,当供油动作进行时,供应筒内少数之油气即可回流入配送筒内,加速供油动作之进行。
其中,该配送筒于加油口可设一打气筒,打气筒即可用人工或动力方式进行打气动作,使配送筒内之燃料可全部送至供应筒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进行供油时,配送筒与供应筒间系呈密闭空间,因此配送筒于运送过程中已气化之燃料即不致如习用之加油方式从配送筒之出油口溢出于大气中,避免造成危险,也可避免能源的浪费,操作简便,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供应筒供油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供应筒供油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供应筒供油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行供油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供应筒供油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0.供应筒 11.出气 12.进气口
13.进油口 14.阀体 15.油气口
16.阀体 20.配送筒 21.加油口
22.盖子 23.出油口 24.阀体
25.入气口 26.阀体 30.油管
40.燃料 50.油气管 60.打气筒
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坤赐,未经林坤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4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采油井口
- 下一篇:发动机油压安全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