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水膜脱硫除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04691.4 | 申请日: | 200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4754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幼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幼林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00 河北省张***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式水膜 脱硫 除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锅炉炉窑烟气脱硫除尘的复合式装置。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目前,我国锅炉炉窑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基本为带文丘里管的主、副筒花岗岩砌筑结构和钢制焊接结构。花岗岩结构体积大,还须配做大的灰水沉淀池,并且在全国范围取材不易;钢制结构由于运行过程中的弱酸腐蚀和冲刷磨损又常常导致设备腐蚀穿孔,严重影响运行可靠性,不能保证产品性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针对上述产品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水膜脱硫除尘的复合式装置,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将脱硫与除尘集于一体。既减小传统花岗岩水膜除尘器的较大体积和占地面积,又能保证多年的使用寿命周期不会因腐蚀问题影响运行可靠性;并且装设易于调整的自动控制系统,有效提高脱硫除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装置由一方型箱体(1)和在其后部上方圆筒形旋风除雾器(12)组成。从燃烧设备中排出的烟气由进风口(2)进入方形箱体,首先与雾化喷嘴(3)喷出的吸收液混合,烟气增湿增重后向水膜隔板(6)冲击。水膜隔板上部设有由布水管(5)与布水沿板(4)组成的布水膜结构,形成贴壁水流,清洗烟气中的粉尘与二氧化硫。烟气在通过水膜下方通道时,再次被形成的水帘清洗、吸收。箱体中部的稳流板(7)和后隔板(8)引导烟气在扩容、转折运动中再次冲击液面并汇入箱体下部的吸收液。箱体后部设置3~5层倾斜倒L形挡水板(9),进一步促使烟气中粉尘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物颗粒凝并,向下部吸收液回落。烟气再向上运动通过除雾旋流板(11)被强制旋转,使烟气中的水雾充分分离、凝聚于圆筒形除雾器(12)内壁,依靠重力作用在断面为倒直角三角形的挡水环形凹槽结构上向下泄流,经旋流板旁边的两支排水管(10)排入下部吸收液,净化烟气从除雾器上部出风口(13)排出。烟气中的粉尘被吸收液捕集,二氧化硫与吸收液中碱性介质反应生成的亚硫酸盐和硫酸盐颗粒在箱体下部沉降槽沉降,由槽中的刮板排灰装置(15)排出。在沉降槽上部,安装开、停机液位控制机构(14),保证在开、停机两个状态的液位准确和高效运行。布水管的进水由耐腐蚀泵从箱体下部吸收液或另设循环池抽取,闭式循环。
本实用新型可配置pH值监测和自动加药装置,能够满足不同脱硫效率要求的场合。
如图所示,(1)为方型箱体,(2)为进风口,(3)为雾化喷嘴,(4)为布水沿板,(5)为布水管,(6)为水膜隔板,(7)为稳流板,(8)为后隔板,(9)为倾斜倒L形挡水板,(10)为排水管,(11)为除雾旋流板,(12)为圆筒形除雾器,其上部的内壁做有倒直角三角形挡水槽,(13)为出风口,(14)为液位控制装置,(15)为刮板排灰装置。
本装置较之花岗岩水膜除尘器结构更紧凑,占地更小,集除尘与脱硫功能于一体,具有更好的运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幼林,未经刘幼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46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衣机用的排水管操作装置
- 下一篇:蒸汽式高效油温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