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帘门防撬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06304.5 | 申请日: | 200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818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应东;陈贤坤;王学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应东 |
主分类号: | E05C3/06 | 分类号: | E05C3/06;E06B9/08 |
代理公司: | 四川高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133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帘门 防撬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用锁具装置,具体来说是卷帘门用的防盗锁具装置。
现今金属卷帘门使用普遍,但其防撬和防盗性能较差,主要原因在于,其配套锁具的设计上存在问题,一般卷帘门锁设置在底梁中部位置,门的开间跨度比较大(一般3米以上),再加上锁具本身结构上的局限(依靠锁内芯转动,使与锁内芯固联的钢条外伸并插入固定在地基上的锁扣中),因而防撬性能较差。并且,如果人在店内关上卷帘门值班,上述门锁则不能使用(只有另外采用其它挂锁)。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卷帘门防撬锁装置,它具有更好的防撬性能和门外门内方便上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通过以下设计实现:一种卷帘门防撬锁装置,包括插销锁:其锁芯主要由锁外芯和套入锁外芯与之转动配合的锁内芯组成,锁内芯外端上固联有一锁舌,其特征是,所述插销锁的锁内芯对于锁外芯为偏心设置,所述锁舌为“”形锁舌;所述插锁锁还包括圆柱形的空心锁销,其一端为封头,锁销上开有供锁舌外伸的条形孔;所述锁芯插入锁销并互相联接;还包括基座:主要由两平行面板竖直地固联在背板上构成,两面板之间的间距略大于卷帘门导槽的厚度,两面板上分别开有插销孔,其孔径略大于上述插销锁外径。
从上述设计可见,只需将基座的背板安装固定在门洞侧立面下部靠近地面位置处(一个卷帘门使用两套本新型,门洞左、右侧立面各安装一套),拉下卷帘门至关闭位置,使卷帘门的导槽上预先开设的插销孔正对基座面板上的插销孔,然后将插销锁从室外或从室内均可方便地插入基座面板上的插销孔中,使用钥匙转动锁内芯,由于锁内芯相对于锁外芯是偏心设置,锁内芯上固联带弯折头的“”形锁舌,从位于另一面板外表面位置的锁销的条形孔中伸出,最后,取出钥匙,完成室外或室内上锁动作;另一方面,由于本新型的基座安装固定在门洞侧立面,作为卷帘门的结构骨架的导槽经插销锁与基座相锁定,在使用两套本新型情况下,卷帘门左、右导槽(一般为槽钢)均被牢牢锁定,底梁在受外力被撬时,卷帘门的整个结构骨架受力更为均衡,因而提高了防撬防盗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销锁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座部件的立体图(附带卷帘门导槽表示安装关系);
图3图4分别是图1所示基座在上锁后的右视图和左视图。
图1示出,锁芯主要由锁内芯4套入锁外芯3,并与之转动配合构成,带弯折头的“”形锁舌5固联在锁内芯上,锁销2为圆柱形的空心壳体,其一端封头,图中为锥台状,锁销上开有条形孔2a,上述锁芯插入锁销相互联接为一体(可以焊接固定,也可采用螺钉1作可折卸联接)。而组成本新型插销锁部件(锁外芯内侧面位置设置有密封垫片3a)。图2中,基座主要由两平行面板8、9竖直地固联在背板7上构成,两面板之间的间距略大于卷帘门导槽6的厚度,面板8、9上分别开有插锁孔8a、9a,其孔径略大于上述插销锁外径。背板7上开有孔眼7a、7b,用于使用膨胀螺钉将基座安装固定在门洞侧立面下部贴近地面位置。两面板中其中一个面板如面板8的外表面上插销孔8a的上方位置处固联有一轴13,挡板12圈套地设置在轴13上(挡板设置在基底位于室内的面板上),轴外端上面板8、9外缘位置分别固联有夹条10、11,主要用作夹持卷帘门底梁,使之减少摇摆晃动。此外,安装使用时,可在卷帘门下横梁内外侧面上由螺钉固定两块加固钢片,以增加下横梁强度,提高卷帘门整个骨架的坚固性。一个卷帘门采用本新型两套,先将两个基座分别安装固定在门洞左、右侧立面下部贴近地面位置。使用时,拉下卷帘门至关闭位置,使其导槽上预先开设的插销孔6a、6b(与面板插销孔8a、9a相同孔径)与面板插销孔8a、9a对齐,然后从门内或门外插入上述插销锁(转动钥匙,使“”形锁舌5沉头于锁销2中),图3图4是从门内插入插销锁的情况,再转动钥匙,使“”形锁舌从锁销条形孔2a中伸出,最后,抽出钥匙,完成上锁动作,为保险起见,室内值守人员可将挡板12放下,盖在插销孔8a上(参见图2),以增强插销锁尾部遭受外力撞击时的保护力度,起双保险作用。图3中锁舌5受钥匙转动力作用,沿箭头方向运动,最后沉头在锁销2中,此时可将插销锁抽出,完成开锁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应东,未经陈应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63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