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底部大空间建筑钢筋砼框架结构体系无效
申请号: | 01206892.6 | 申请日: | 200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5342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342 | 分类号: | E04B1/342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幼陵 |
地址: | 6100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部 空间 建筑 钢筋 框架结构 体系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多层及小高层建筑的底部大空间建筑钢筋砼框架结构体系。
二、背景技术
底部大空间、上部小空间建筑是城市建设中常用的建筑,其大空间层可作商场、车库等,其小空间层可作住宅、宾馆、办公楼等,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此类建筑的结构体系现在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适用于多层建筑的底框砖房体系;第二种类型是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部分框支抗震墙体系;第三种类型是近年来兴起的薄壁异型柱抗震墙体系,一般也用于高层建筑。上述三种类型的结构体系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需在底部大空间层设置抗震墙且抗震墙的间距有严格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送审稿)》的规定,对于底框砖房体系,在设防烈度为六、七、八、九度的地区,其底部大空间层的抗震墙最大间距分别为21米、18米、15米、11米。对于部分框支抗震墙体系,其底部大空间层的抗震墙间距一般要求≤24米。对于薄壁异型柱抗震墙体系,目前虽然尚无规范明确对其底部大空间层的抗震墙间距提出要求,但在生产实践中,是参照部分框支抗震墙体系确定间距。由于底框砖房体系、部分框支抗震墙体系和薄壁异型柱抗震墙体系的底部大空间层均需设置符合规定间距的抗震墙,因此存在以下缺点:
1.不能很好满足用户对底部大空间层的使用要求
从使用的角度讲,底部大空间层往往作为商场、营业场所或车库,用户一般希望无隔墙或尽可能无隔墙、柱子少,以便能根据需要灵活使用空间。若按规范要求设置一定间距的抗震墙势必不能满足此类用户的使用要求。
2.带电梯建筑的结构布置不易对称,导致建筑物受力恶化
对设有电梯的多层或高层建筑,为了满足用户对底部大空间层的上述使用要求,目前一般采用电梯井壁设置抗震墙的结构布置方案,但由于使用要求电梯井往往不在建筑物中心部位,因此此种方案难于保证结构的对称性,因而在地震等横向荷载的作用下将使建筑物产生扭转,导致建筑结构受力状况恶化。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符合抗震要求,又能满足各种用户需求的底部大空间建筑钢筋砼框架结构体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底部大空间层不设抗震墙,由厚壁异型柱与普通柱混合布置构成承重体系,利用厚壁异型柱柱肢及壁厚来调整底部大空间层的侧向刚度,使之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钢筋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厚壁异型柱与普通柱的布置方案主要按柱轴压比的大小确定,普通柱或“+”字形等肢直角对称厚壁异型柱设置在轴压比大的建筑部位,其它类型的厚壁异型柱设置在轴压比小的建筑部位,以便更好地满足建筑结构的延性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部大空间建筑钢筋砼框架结构体系包括上部小空间层、底部大空间层和位于小空间层与大空间层之间的转换层;上部小空间层由薄壁异型柱或普通柱或薄壁异型柱与普通柱混合布置构成承重体系,底部大空间层由厚壁异型柱与普通柱混合布置构成承重体系,薄壁异型柱和厚壁异型柱可为等肢直角、等肢非直角、不等肢直角、不等肢非直角等类型,如L形、T形、+形等,普通柱为矩形或方形或圆形。底部大空间层承重体系中柱子的布置方式是:边柱为厚壁异型柱,中柱为普通柱或“+”字形等肢直角对称厚壁异型柱,角柱为厚壁异型柱或普通柱,柱网为等间距柱网或不等间距柱网。柱网的尺寸可为6.9米×5.7米≤a×b≤8.7米×21米。转换层为梁式或桁架式等结构。
上述结构体系中,薄壁异型柱的壁厚≤25厘米,厚壁异型柱的壁厚一般为30厘米~90厘米。底部大空间层可设计为1~4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底部大空间层由厚壁异型柱与普通柱混合布置构成承重体系,利用厚壁异型柱柱肢及壁厚调整结构侧向刚度,能有效地保证结构的对称性及结构延性,使建筑物处于合理的受力状态,符合抗震要求。
2.在底部大空间层不设抗震墙,结构布置灵活、方便,可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
3.省去了抗震墙的建设成本,可提高建筑物的性价比。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底部大空间建筑钢筋砼框架结构体系的一种横向框架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底部大空间层厚壁异型柱与普通柱混合布置的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底部大空间层厚壁异型柱与普通柱混合布置的又一种平面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6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