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复合保温管的保温层组件无效
申请号: | 01206984.1 | 申请日: | 200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5333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吴虹;郑易礼;高华杰;严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嘉玻璃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147 | 分类号: | F16L59/147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良菊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复合 保温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复合保温管的保温层组件,特别是一种主要用于玻璃钢复合保温管的,采用硬聚氨脂泡沫塑料制成的,适用于供水、化工、医药、石油、盐业、温泉输送等领域需进行保温或隔热的输送管道的保温层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保温复合管道的保温层均是整体结构,其制作方法是先分别进行外管和内管的制作,然后进行内、外管的定位,并在内外管之间留出间隙,采用注射设备将聚氨脂料液填充到内外管之间的间隙中通过发泡而成型。由于管道长度一般约12米左右,而硬聚氨脂泡沫的发泡时间则非常短,因此其保温层在注射过程中极易形成空洞或出现断层,并且还容易因内外管定位不准确而造成保温层厚度不均匀,从而影响保温层的质量。同时采用该方法还具有工序繁多,所占用的人员、装备多,场地大,制作成本高的缺陷,特别是对于大口径管道,其保温层的制作尤其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保证保温层的质量,增强保温效果,降低制作成本,特提供一种用于复合保温管的保温层组件。
用于复合保温管的保温层组件设计为一对半圆筒形硬聚氨脂泡沫构件,在各组件的两轴向接口对应设置有卡口,并在组件的端部亦设置有卡口,每对组件之间及相邻两组件之间均通过卡口连接构成圆筒形保温层。
上述组件端部卡口与相邻组件的端部卡口反向设置,且相邻两组件之间的卡口连接均采用错缝搭接。
上述卡口可以是阶梯形,也可以是梯形或齿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保温层通过卡口实现每对组件之间的对接和相邻两组件之间的连接,从而构成圆筒形保温层。由于每个组件的外形尺寸相对较小,在特定的模具中单独发泡,预制成型,可以较好地保证每个组件的厚度均匀和避免在中间出现空洞,且可单人操作,快速地进行装配,因此采用该种组件构成保温层的复合保温管绝热和密封性能好,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每1000米温度降仅0.3度左右。由于其制作工序简单,不受发泡时间限制,工艺要求低,特别是对于大口径管道的保温层制作,所需人员少、场地面积小、设备简单,因此制造简便,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案
以用于输送温泉水的复合保温管为例:该保温管为玻璃钢一硬聚氨脂泡沫塑料复合管,由外管2、保温层1、内管3组合而成。保温层组件1为一对半圆筒形,长度1000mm,内径164mm,与内管3外径相同,厚度20mm,其轴向和端部卡口均采用阶梯形,径向卡口深度15mm,端部卡口深度20mm,卡口宽度均为10mm,且卡口对应设置。其制作方法是在规定形状的预制块状模具中,采用浇灌的工艺,注入硬聚氨脂料液,发泡成型为保温层组件,然后将预制好的保温层组件1紧贴直径为150mm,厚14mm的玻璃钢内管3进行装配,其装配方式采用卡口对接进行错缝搭接,即一对组件1先通过径向卡口对接为圆筒形,再通过端部卡口与相邻对组件对接,对接时使相邻的组件卡口对接缝错开,然后通过环向缠绕聚脂薄膜的方式进行逐段固定,最后用连续玻璃纤维和结构树脂进行外管2的环向或螺旋制作,直至厚度达到8mm为止,制作完毕后,通过红外线加热装置或常温方式进行固化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嘉玻璃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嘉玻璃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6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