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楼房的变压式排气道无效
申请号: | 01207930.8 | 申请日: | 200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676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林润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润泉 |
主分类号: | E04F17/02 | 分类号: | E04F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楼房 变压 排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房排放烟气、气体的共用排风道,特别是一种各楼层之间不串烟、不串味的多层楼房(六层楼房)的变压式排气道。
目前,多层楼房普遍使用的室内烟气及气体共用排气管道,大都由一个或并排两个圆孔形排气孔道构成,且自下而上排放烟气、气体(如卫生间内气体)。由于排气孔道为自下而上直筒式结构,各楼房的排气口又均与上述孔道相连通,打开排风设备的楼层室内气体就会向排气孔道中排放,而未打开排风设备的楼层的排气口处,就会形成正气压,致使排气孔道中的有味气体或烟气会串入未打开排风设备的楼层室内。因此其不足之处在于,未开排风设备楼层的排气口处相对其楼层室内呈现正压,排气孔道中的有味气体会串入室内,出现各楼层之间相互串烟、串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各楼层之间不相互串烟、串味的多层楼房的变压式排气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它由对应于6个楼层的6节排气管道连接而成,所述各节排气管道均由相应的主管道和与之并行排列的支管道构成双管道结构,在自下而上排列的上述各支管道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排放相应楼层室内气体的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第四进气口、第五进气口和第六进气口,其特点是,与第一层楼层相对应的第一排气管道由第一主管道和第一支管道并行排列而成,在第一主管道与第一支管道之间的第一隔板上,设置有位于第一主管道之中且排气导流通道与第一支管道内腔相连通的第一排气导向管,与第二楼层相对应的第二排气管道,由第二主管道和第二支管道并行排列而成,在所述第二主管道与第二支管道之间的第二隔板上,设置有位于第二主管道之中且排气导流通道与第二支管道内腔相连通的第二排气导向管,在所述第二主管道中,设置有使其气体流通通道变窄的第一气流变压部件,与第三楼层相对应的第三排气管道,由第三主管道和第三支管道并行排列而成,在所述第三支管道中,设置有排气导流通道与第三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三排气导向管,与第四楼层相对应的第四排气管道,由第四主管道和第四支管道并行排列而成,在所述第四支管道中,设置有排气导流通道与第四进气口相连通的第四排气导向管以及使上述第四支管道排气通道变窄的第二气流变压部件,与第五楼层相对应的第五排气管道,由第五主管道和第五支管道并行排列而成,在所述第五支管道中,设置有排气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五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五排气导向管,与第六楼层相对应的第六排气管道,由第六主管道和第六支管道并行排列而成,在所述第六支管道中,设置有排气导流通道与第六进气口相连通的第六排气导向管,在所述第一支管道、第二支管道和第三支管道之间,分别设置有将各自内腔相互隔开的相应堵板,所述第三支管道与第四支管道、第五支管道、第六支管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主管道与第二主管道、第三主管道、第四主管道、第五主管道相互连通,所述第六主管道的排气通道口径小于上述第五主管道的排气通道口径,所述第五主管道分别与第六主管道、第六支管道相连通。当第一楼层室内向第一排气管道中排放气体时,排放气体即会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第一支管道,再经第一排气导向管排向第一主管道,当排放气流向上到达第二主管道时,由于第二排气导向管与第一气流变压部件的设置,就使得排气通道变窄,向上的气流流量不变,则流速必然加快,这样气流会快速流过上述较窄通道,从而在第二排气导向管的排气口处呈现出负压或零压,此时,即使第二楼层室内排风设备未打开,也不会产生烟气、有味气体串入第二楼层室内的情形。第三楼层向第三支管道中排放气体,同样也不会串入第四楼层、第五楼层及第六楼层室内,其原理与上述原理相同,此处不再重复。
为了使气流流速改变效果更好,不串烟不串味效果更好,最好使所述各气流变压部件的顶部位置略高于、略低于或平齐于相应排气导向管上端排气口所处位置。为了便于气流变压部件的安装,最好使所述各气流变压部件均至少有一个侧面与相应的管道内壁之间保留有间隙。上述堵板的设置数量及位置可以有如下几种情况,即在所述第二支管道靠近其上下两端的部位分别设置有一个堵板;分别在第一支管道和第二支管道靠近各自上端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堵板;分别在第三支管道和第二支管道靠近各自下端的部位设置有相应的堵板,或者在第三支管道靠进其下端的部位、第二支管道靠近其上端和下端的部位以及第一支管道靠近其上端的部位分别设置有一个堵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润泉,未经林润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79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便易移动式羽毛球架
- 下一篇:可承受双向作用力的钢管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