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01208145.0 | 申请日: | 200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751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懿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松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6 | 分类号: | H01R12/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朝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构造精简及稳固地组装于移动电话上的连接器,且具有良好的防渗水效果。
众所周知,移动电话要具有防水的功能,除了移动电话的上下壳体间须有防水措施外,组装于移动电话上的连接器与上下壳体间亦须有防水措施。传统的具有防渗水效果的连接器,如图1所示,连接器5包括连接器本体50、导电端子51与充电端子520、语音端子521、止漏垫圈53、转接板54、软性电路板55及转接连接器56等构造,其中导电端子51、充电端子520及语音端子521是一体置入于连接器本体50上,其一端位于连接器本体50内,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电讯接触,一端露出,用于与转接板54连接。该软性电路板55的一端550固定于该转接板54上,该导电端子51、充电端子520及语音端子521点焊连通于转接板54上,与软性电路板55的一端550电讯连接,软性电路板55另一端551设有接触导片,插置于设在电路板6上的转接连接器56上。于转接板54与导电端子51、充电端子520、语音端子521之间涂布防水胶,加强防渗效果,并于连接器本体50的外周缘一体置入止漏垫圈53,使组装于移动电话上提供连接器与电路板间不会有渗水之虑。其主要缺陷在于:
1、组件繁多及制程繁琐:由于传统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充电端子是经软性电路板转接,再通过软性电路板上的接触导片与电路板插接作电讯连通,因而,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的电讯连通增加了用于转接的转接板、软性电路板及转接连接器等组件,相对制造成本增加。除了前述转接板、软性电路板及转接连接器的制程与组装之外,止漏垫圈是一体成型于连接器本体上,因而制程上须多一道成型工段。
2、电讯接触不稳:由于传统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电讯连通是通过软性电路板一端的接触导片插置于转接连接器上,而软性电路板因移动电话机上下壳体空间的限制,被弯折呈S型后再插入转接连接器上,因而,比较容易因使用者操作不当使移动电话机上下壳体盖合时将相互插接的状态移动,造成偏位或脱离,使电讯接触不良或断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达到构造简化、组装便捷及组装于移动电话后不会有渗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接器,它组装于移动电话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对接面、接触面及组装定位孔的绝缘壳体,该对接面凸设有耦合部,该耦合部周围设有止漏垫圈,该耦合部至少设有端子收容室,该端子收容室具有复数收容槽;导电端子组装于该端子收容室的收容槽,它包含: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干涉部,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绝缘壳体的对接面一侧并与对接面平行,该第二接触部是由第一接触部延伸,并以扬角露出于该接触面上方。
该端子收容室的两旁分别设有充电端子收容室与语音端子收容室。该充电端子与语音端子分别包含: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干涉部,该第一接触部分别收容于充电端子收容室与语音端子收容室内,该第二接触部为弹性臂,该弹性臂由远离绝缘壳体的对接面以扬角反折位于该绝缘壳体的接触面上。该导电端子露出于该接触面的第二接触部由该绝缘壳体的对接面一侧以扬角反折。该耦合部周围设有嵌槽收容该止漏垫圈。该充电端子收容室与语音端子收容室相对于绝缘壳体的对接面一侧设有镶槽收容一密封板,该密封板预先将充电端子或语音端子的干涉部一体置入,通过超音波融接于该绝缘壳体上。该绝缘壳体的组装定位孔设于接解面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
1、该连接器用于与移动电话的电路板电讯接触的各类端子为压板式接触,即各端子皆具有与对接连接器电讯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及与电路板电讯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其中该第二接触部为弹性臂,可于组装时与电路板电讯接触。
2、由于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耦合部周围设有嵌槽,用于收容止漏垫圈,当连接器组装于移动电话上,可将移动电话的组装孔四周封闭,绝缘壳体组装各端子的一侧通过密封板密封,当组装移动电话后连接器的周围及各端子皆不会渗水。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传统连接器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装于移动电话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6的A-A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6的B-B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松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松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81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锅炉
- 下一篇:风冷平板式无机传热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