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床煤气发生炉无效
申请号: | 01208644.4 | 申请日: | 200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757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发明(设计)人: | 孙跃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跃强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寅春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煤气 发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气生产设备。
煤在我国作为主要能源广泛应用于热电厂、钢铁厂、水煤气生产厂等,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煤的应用也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而造成环境污染及大气的温室效应,也是形成“酸雨”的原由,据统计,仅“酸雨”就对全球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温室效应则导致海洋水平面上升,气候反常的原因,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算。而我国的煤种,中高硫煤多,正因为如此,国家已计划大力发展与加强煤的洁净化处理。目前存在问题是:我国燃煤火力发电一般采用直燃法,煤中的硫直接氧化成二氧化硫,小火电厂一般是直接排放,大中型火电厂大多采用尾气处理或加碳酸钙脱硫法,尾气处理一般需要大量碱性液体,消耗大量工业原材料,且工艺复杂,又因为尾气通过碱性液体,尾气降温大,增加了排气阻力,从而需增大引风机功率。碳酸钙脱硫法则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热量消耗大,工业废渣增加,且只能处理约60%的二氧化硫,另一部分仍排入大气。因此,目前世界各国发电业有向煤的气化方向发展,实行气电联产,采用此工艺的关键设备是水煤气发生炉,应用水煤气供燃气锅炉燃烧发电。但水煤气发生炉生产煤气为了脱硫需对水煤气进行除灰、喷水降温、除水份后脱煤焦油,再进行气体压缩,分离出硫化氢,此间其它气体也被压缩,从而增加了压缩机的功率,使耗能增加,并且,加水汽化与煤反应生产水煤气,需消耗大量汽化热。水煤气发生炉还存在煤结块现象严重,气化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降低能耗和工业用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于下级脱硫析出硫磺的适用于各种含硫量煤的循环床煤气发生炉。
本实用新型循环床煤气发生炉的技术解决案是在炉体上端设有煤粉加入口和煤气出口,炉体下端设有下料锥斗,其特殊之处是炉体下部于下料锥斗上方设有一配带驱动装置的可转动的下料塔,下料锥斗上设有连接灰渣下料管的通口和空气导入管的通口,对应于下料塔的炉体下部内壁具有内齿圈,下料塔上方炉壁上设有加水口和煤气加入口。
所述的下料塔其下方联有立轴,立轴上联有电机减速机构;下料塔相对立轴为偏心下料塔,即下料塔周边与炉壁处内齿圈的间距周向不等,如此,当下料塔依立轴转动,其周边与内齿圈之间不断变化间距,以利于挤碎结快炉渣。
所述的下料塔上开设有下料孔,生产作业时细小灰渣可经此下料孔落下后经灰渣下料管排出,大的结渣挤到边缘经所述的下料塔转动与内齿圈一起挤压而破碎。
所述的煤气加入口位于加水口上方,煤气加入口和加水口各设有若干个于炉壁周向均布。
为了增加炉壁区段强度以抗下料塔的挤压力,于内齿圈和加水口之间的炉壁设置为铁砖壁。
本实用新型可用本炉生产的煤气取其部分从煤气加入口加入炉腔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跃强,未经孙跃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86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