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的节能滑行性棘轮机构无效
申请号: | 01209128.6 | 申请日: | 200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733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倡议;阎庚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倡议 |
主分类号: | F16D41/24 | 分类号: | F16D4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4000 河南省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节能 滑行 棘轮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属于运输部分的其它地面车辆,具体地说是一种摩托车的节能滑行性棘轮机构。
摩托车与自行车在许多方面有相同之处,但是自行车在行驶中如果突然减少加力或停止加力时,只要不捏刹车,自行车能够按原来的速度继续滑行;而摩托车在行驶中如果发动机突然减速或停止,则不可能按照原来的速度滑行,因为这时候摩托车的主动轮不但要自己转动,而且还要与发动机同时转动,或者是带着变速机构一起转动,它有了这些“负担”,当然就转不快。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耗油、机器减少寿命,很不划算。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一问题,而提供一种象自行车那样,在行驶中如果突然减少加力或停止加力时,只要不捏刹车,仍然能够按原来的速度继续滑行的、既可以节油又可以延长机器寿命的、当然也是安全的摩托车的节能滑行性棘轮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的节能滑行性棘轮机构,由主动齿轮(1)、花键轴套(2)、滚柱(3)、弹簧(4)、弹簧座(5)、防尘盖(6)、弹性圈(7)组成,其特征在于:
a、花键轴套(2)的外圆部分是一个棘轮,内圆部分才是个花键轴的轴套,这个轴套与带动摩托车后轮转动的花键轴相配合。
b、花键轴套(2)安装在主动齿轮(1)的内园内,主动齿轮(1)的外圆是斜齿的圆柱齿轮,它也是摩托车变速箱中的最后一级齿轮。
从上面的a和b中可以看出,摩托车变速箱中的原有的最后一级齿轮(本来是一个零件)在这里被改造成了由主动齿轮(1)和花键轴套(2)等零件共同组成的新的特殊的齿轮。
c、花键轴套(2)外圆与主动齿轮(1)内圆之间的空间内安装有既可以具有滚柱轴承中滚柱的功能又可以具有棘轮机构中棘爪的功能的滚柱(3),
d、滚柱(3)在弹簧(4)的作用下可以在花键轴套(2)外圆上棘齿的外表面上沿周向移动。
从上面的c和d中可以看出,当滚柱(3)在弹簧(4)的作用下在花键轴套(2)外圆上棘齿的外表面上沿周向移动时,如果滚柱(3)到达了棘齿的高处,同时“卡住”了花键轴套(2)外圆和主动齿轮(1)内圆,则此时的滚柱(3)就具有了棘轮机构中棘爪的功能,主动齿轮(1)和花键轴套(2)同步转动;如果滚柱(3)没有到达棘齿的高处,还不能同时“卡住”了花键轴套(2)外圆和主动齿轮(1)内圆,则此时的滚柱(3)就具有了滚柱轴承中滚柱的功能,主动齿轮(1)和花键轴套(2)不同步转动。
由于一个棘轮上一般应该有好几个棘齿,所以滚柱(3)的数量也至少为3个。同样,每个滚柱(3)也必须有弹簧来支撑,所以弹簧(4)和弹簧座(5)的数量与滚柱(3)的数量也应该呈一一对应关系。
这样,当摩托车的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准确地说是主动齿轮(1)的转动速度大于等于花键轴套(2)的转动速度时,滚柱(3)就到达了棘齿的高处,同时“卡住”了花键轴套(2)外圆和主动齿轮(1)内圆,则此时的滚柱(3)就具有了棘轮机构中棘爪的功能,主动齿轮(1)和花键轴套(2)同步转动。摩托车也正常行驶。而当摩托车正在高速行驶中,发动机突然停止工作或者怠速工作时,准确地说是主动齿轮(1)的转动速度小于花键轴套(2)的转动速度时,滚柱(3)就不到达棘齿的高处,还不能同时“卡住”了花键轴套(2)外圆和主动齿轮(1)内圆,则此时的滚柱(3)就具有了滚柱轴承中滚柱的功能,主动齿轮(1)和花键轴套(2)不同步转动。摩托车可以仍然高速滑行。从而达到了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通过上面的说明,可以明显地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当摩托车高速滑行时,此时发动机可以不工作、变速箱也可以不工作,只有车轮子和花键轴套(2)在转动,摩托车高速滑行没有“负担”,跑的快、跑的远、省油、减少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些贵重设备的磨损、延长它们的寿命。由于摩托车的刹车都安装在轮子上,所以这样不影响刹车和行车安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上半部剖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倡议,未经张倡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91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