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制鞋机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09874.4 | 申请日: | 200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5049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发明(设计)人: | 鄞准 | 申请(专利权)人: | 彰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D8/00 | 分类号: | A43D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刚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制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鞋机器,尤指借由加工机台、第一注射机以及第二注射机共同对鞋子进行加工的制鞋机器,供制造出不同特性的鞋子。
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制鞋机器以供应消费者对鞋子的大量需求,然而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再加上传统制鞋机器所能调整的速度组合与模座(3)数量亦有限,因此许多制鞋业者研发出如图1所示现有的制鞋机(1),该制鞋机(1)主要设有一加工圆盘(2),该加工圆盘(2)底部利用齿轮带动(图中未绘制),使加工圆盘(2)转动,另于加工圆盘(2)上布设数个模座(3),将欲加工的对象(例如鞋模)放置模座(3)上,依次加工完成。
但现有的制鞋机(1)利用加工圆盘(2)及齿轮所带动的方式具有以下诸多缺点:
第一:现有制鞋机(1)的加工圆盘(2)所能增大或缩小的尺寸有限,无法依实际需求扩增模座(3),并且因其圆周固定,除非将整组加工圆盘(2)换掉方能改变其尺寸,如此一来相对提高制造成本。
第二:因该加工圆盘(2)底部是利用齿轮带动,然而该齿轮是借助彼此间的齿轮状相互啮合带动,因此所能产生的速度组合有限,并且无法依实际需求微动调整速度,倘若要达到速度的要求则必须将装置更精密复杂化,如此一来同样增加制造成本。
第三:现有的加工圆盘(2)系配合齿轮带动,故加工圆盘(2)转动时所产生的力矩相当大,比输送带方式带动所需的动力大。
换言之,现有的制鞋机(1)虽有助于改善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现象,但也使得制造成本相对提高许多,长期下来势必造成制鞋业者重大的负担;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新型制鞋机,成为目前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制鞋机结构,其借由加工机台的输送带取代现有的齿轮加工,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调整速度及变化数量的优点,以及可弹性选择不同材质,将其加工在同一制程上。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含有一加工机台、第一注射机以及第二注射机所组合而成;其中,该加工机台底部及顶部表面分别布设有数个脚座及数个加工座,并且于加工机台内相对其顶部的加工座处设有一输送带,借助该输送带带动加工座转动;另,于加工机台侧边邻设有适当数量的第一、二注射机,且该第一、二注射机分别设有注射座,通过注射座可准确下料。
本实用新型利用加工机台的输送带方式取代现有技术所采用的轮盘加工,因输送带不同于现有的利用齿轮相互啮合方式,而能依实际情况改变其速度,并且该加工机台的长度及宽度亦可依实际所需数量作变化,以及输送带不需很大的力量亦能使加工座转动,因此不会有现有技术中所提到的损毁情形;除此,本实用新型也可将不同材质,例如:TPR(Thermo Plastic Rubber热可塑性橡胶)、TPE(Thermo Plastic Elastomer热可塑性弹性体)、TPU(ThermoPlastic Urethane热可塑性聚胺脂)、SBS(Styrene Butadiene StyreneAriblock Copolymer稀共聚合物)以及PU(Poly Urethane聚尿酸树脂)于同一制程中加工。
图1为现有制鞋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注射机的注射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注射机的注射座示意图。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制鞋机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加工机台10、第一注射机20以及第二注射机30所组合而成。
其中,该加工机台10为一近似长方形(其长度及宽度可依实际需求改变);另于加工机台10底部及顶部表面分别布设有数个脚座11及数个加工座12(其中该加工座12可依加工机台10的长度及宽度不同选择其数量),并且该加工机台10内相对其顶部的加工座12处设有一输送带(图中未绘制),借助该输送带带动加工座12转动。
另,于加工机台10侧边邻设有适当数量的第一注射机20,其中该第一注射机20亦可依加工座12数量选择所能负荷的数量,而该第一注射机20设有一注射座21,该注射座21位于加工座12上方,可供准确下料。
又,于加工机台10侧边邻设有适当数量的第二注射机30,其中该第二注射机30亦可依加工座12数量选择所能负荷的数量,又该第二注射机30亦设有一注射座31,该注射座31位于加工座12上方,可供准确下料。
借助上述构件使本实用新型得以工作,并产生以下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彰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彰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98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