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条码机的扫描投射光源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1210083.8 | 申请日: | 200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596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美燕 |
主分类号: | G02B26/10 | 分类号: | G02B26/10;G02B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衷诚宣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码机 扫描 投射 光源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条码机的扫描投射光源构造,尤指一种产生一个具有弧形切边之投射光源,在对条码进行扫描时,可形成一个理想的投射光源。
有好的投射光源才有理想的扫描结果。一般的光线投射光斑都是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而条码大部份则是印刷成长条形,所以要是以光点扫描在读取反射光的方式读取条码,那么理想的光点应该是方形,或长方形,次之为椭圆形,再次之为圆形光点,当越接近圆形的光点以扫描方式通过条码时,其反射回来的讯号呈现类似正弦波,比较不接近数位讯号,在需要以宽窄比来判读条码的条件下,比较不理想,方形或长方形光点同样以扫描方式通过条码时,其读取到的反射光所得到的讯号,呈现接近于方波,也就是比较接近数位讯号,比较有利于判读条码。
第二条件是,为了在一个范围内都可以读取条码,我们希望投射的光是平行光,而且光斑大小要适合于读取我们所见的条码,因此现有的扫描式条码阅读设备多采用激光光源,又因产品的体积小,大部份产品又都采用激光二极体,以下针对激光二极体为光源的组合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
该激光二极体1,为一以投射光源角度为X轴30°、Y轴10°投射出椭圆形光的元件,因此依照前面所述,为达到比较大的读取距离范围,必需先以一个聚光透镜2,将光线调成接近平行光束,前面提到过椭圆形光为次理想的读取光源,而激光二极体1本身就是椭圆形投射光,但是要依照激光二极体1的椭圆形光去设计一个非球面透镜,是一种难度高,制造成本高的方式,何况此时的光斑尺寸过大,还是不适合读取条码。
经过聚光透镜2呈现的圆形接近平行的光束,因光斑尺寸太大,必需加一个具有圆孔61之第一遮光片6,让所希望通过的光通过,形成一个比较细的光束,如此投射在目标物(条码)上的光斑成为所希望的小光斑。
现有产品中有使用方形或长方形孔的遮光片,此一方形或长方形孔的遮光片设计有两个缺点,一为因为光通过狭缝会产生光栅效应,二为经过狭缝形成的光会因距离而变形,这些现象都可经实验证实。
然而,本实用新型申请人为了解决此项问题,于目前有一申请利用柱面镜,产生一个理想的狭长形的投射光源,此狭长形投射光源不会像光通过狭缝般,随着距离改变而变形的光斑。但是柱面镜在完成后,在解析度上尚不尽理想,而且以玻璃制成的柱面镜在技术上也有困难。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之缺失,避免缺失存在,提供一种条码机的投射光源结构,其光束形状适合条码机,而且其光束是不会随着距离而变形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条码机的扫描投射光源构造,该投射光源构造包括有:一激光二极体,一位于前述激光二级体前方之聚光透镜,一位于前述聚光透镜前方之第一遮光片,其特点在于:上述之第一遮光片前方配置有第二遮光片,其上具有一通孔,该通孔两侧设有相对的遮光部。
所述的遮光部呈一弧形面。
所述的遮光部设计成遮闭圆孔之上、下、左、右四个固定位置。
每一遮光部所遮掉第一遮光片的圆孔的面积约1/6-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习知扫描投射光源构造示意图。
图2,另一种习知扫描投射光源构造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之扫描投射光源构造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之扫描投射光源激光照射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扫描投射光源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条码机的扫描投射光源构造,包括有:一激光二极体1,一位于前述激光二极体1前方的聚光透镜2,一位于前述聚光透镜2前方的第一遮光片3,以及一位于前述第一遮光片3前方的第二遮光片4所构成,让所投射至被扫描物(条码)上之光斑不会像光通过狭缝般(如光点周缘产生光晕或散光),随着距离改变而变形。
上述的激光二极体1,为一以投射光源角度为X轴30°、Y轴10°投射出一个椭圆形光束,乃提供条码机(图中未示)对被扫描物扫描时所需之光源;
该聚光透镜2,位于上述激光二极体1前方,将激光二极体1所投射出之椭圆形光束聚集成椭圆形平行光束;
该第一遮光片3,位于或贴附于上述聚光透镜2前方,其上具有一圆孔31,利用此圆孔31限制上述聚光透镜2聚集成椭圆形平行光束之光斑尺寸,呈一圆形小光斑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美燕,未经吴美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00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调料器
- 下一篇:三相油浸式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器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