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网格结构吸盘无效
申请号: | 01210412.4 | 申请日: | 200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4635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发明(设计)人: | 凌忠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忠基 |
主分类号: | F16B47/00 | 分类号: | F16B4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英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文欣,顾勇华 |
地址: | 2017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格 结构 吸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在不光滑、有沟槽的表面吸附的吸盘,特别是一种网格结构吸盘。
机器人需依靠吸盘才能进行爬壁之类作业。而建筑物表面并不是光滑连续的,还常有沟槽,现有的吸盘一旦遇到沟槽就会因漏气而失效。专利号为ZL96230749.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微盘组合式吸盘,能在不光滑、有沟槽的表面吸附。但是这种吸盘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因其仅考虑吸盘经单向阀进行抽真空形成负压吸附,在建筑物表面沉积灰尘及松散颗粒物时,将影响其吸附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格结构吸盘,在先后接通正压气源和负压气源后,能吹除被吸附表面上的灰尘和松散颗粒物后而可靠吸附于被吸附表面上,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网格结构吸盘,包括吸盘和吸盘盖,其特征在于吸盘的盘面为网格结构,网格的每个网目内有凹槽形成微小吸盘,每个微小吸盘中心有小孔连通吸盘盖上的进出气口。
吸盘盘面的网格结构可以是蜂窝形(即六角形网目)网格结构、或方网目形网格结构、或圆网目形网格结构。
吸盘可以是一个六角形盘、或方形盘、或圆形盘,其盘面为网格结构,网格的每个网内有锥形凹槽形成微小吸盘,每个微小吸盘中心有垂直小孔;吸盘背面有环状凹槽和辐射状凹槽而连通各微小吸盘的中心垂直小孔,从而接通吸盘盖中心处的进出气腔,进出气腔连通进出气口;吸盘背面与吸盘盖结合成一体。
吸盘盖为扁锥形盘,其盘面的形状和尺寸与吸盘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吸盘背面与吸盘盖盘面结合成一体时,其边缘必需密封结合。
吸盘和吸盘盖为弹性橡塑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特点和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吸盘采用网格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整个吸盘面有效面积密布微小吸盘群体,吸附效果好,吸附力较强。本吸盘中各微小吸盘中心小孔直接连通吸盘盖上的进出气口,当进出气口外接三通阀而连通正压气源和负压气源,操作三通阀而先后接正压气源和负压气源后,就先对被吸附表面吹气除尘,然后抽真空吸附,则对于沉积灰尘及松散颗粒物的被吸附表面,亦能有效吸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适用于不光滑、有沟槽的建筑物表面吸附工作。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是:参见图1和图2,本网格结构吸盘包含有吸盘1和吸盘盖2,吸盘1的盘面为网格结构,吸盘1为六角形盘,网格结构为蜂窝形结构,网格的每个网目内有锥形凹槽形成微小吸盘5,每个微小吸盘5中心有垂直小孔6,吸盘1背面有环状凹槽8和辐射状凹槽7而连通各微小吸盘5的中心垂直小孔6,从而接通吸盘盖2中心处的进出气腔3,进出气腔3连通进出气口4。吸盘1背面与吸盘盖2结合成一体。吸盘盖2为扁锥形盘,其盘面形状和尺寸与吸盘1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吸盘1背面与吸盘盖2盘面结合成一体时,其边缘必需密封结合。吸盘1和吸盘盖2为弹性橡塑体。吸盘1为较软的弹性橡塑体,吸盘盖2为较硬的弹性橡塑体,吸盘1背面与吸盘盖2盘面热压粘结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忠基,未经凌忠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04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极性八输出多重选择卫星降频器
- 下一篇:轧辊的激光表面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