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机上拆式动模板滑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10518.X | 申请日: | 2001-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617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8 |
发明(设计)人: | 舒行豪;鲍孝勇;刘宏健;徐卫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善海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莉华 |
地址: | 315101 浙江省鄞县邱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机上拆式动 模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机的主要关键零部件,特别是一种适宜安装在中、大型注塑机上,能保证成型模具可靠地启、闭动作的安全、调节、平衡机构,注塑机上拆式动模板滑脚装置。
注塑机工作时,模具要安装在动模板上,尤其大型注塑机其模具重量很重,而底箱、导轨、滑脚都为刚性,不能自动调节高低,则会产生导轨不平的现象,同时与动模板相连接的上、下4根拉杆也会受到影响而变形,这样模具启、闭时就不平行,影响了模具的合拢精度,同时又易损坏高精度的模具,使产品质量得不到可靠保证,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解决此问题,现有的各种类型、规格的注塑机,动模板下的滑脚装置多采用机械式斜铁装置,即在动模板下加垫斜铁进行调整,或采用滚轮式结构减少摩擦力,或采用千斤顶结构进行螺纹调节,将动模板往上顶,这些措施都需根据模具重量的大小,需掌握有一定经验、并对注塑机很熟悉的技术人员才能调节,而不是一般操作工能胜任的。同时这些结构的滑脚装置在拆装时还必须将原有的合模部件吊起来才能进行维修、调换,操作较困难,而且这些方法其受力面小,并为线接触,受力也很不均匀,仅适宜在中、小型注塑机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上拆式动模板滑脚装置,摩擦阻力小,能保持支承力稳定,使开合模速度平稳,保证了模具合拢的精度,提高了制品质量,并易装配、保养、维修、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注塑机上拆式动模板滑脚装置由外套有密封圈的活塞与缸筒滑配构成油缸,安装在支座的两端头上,放置在滑板上,将压板固定在支座两端,并挡住滑板连接成整体的滑脚,两滑脚分别固定在动模板的下端,而在动模板上,还安装有由蓄能器的出油口通过油管分别与两支座上的油缸连接成一体,换向阀与单向阀的一端连接,单向阀另端的一路分别与溢流阀、压力继电器连接,另路分别与蓄能器、压力表连接,而溢流阀的一端接油箱,构成的油压调节器所组成。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后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液压线路图。
图4.图1的右视图。
图5.图4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压力表(12)、溢流阀(16)、换向阀(15)、压力继电器(11)、单向阀(14)固定在一定位板上,蓄能器(10)固定在另一定位板上,而两定位板再用螺钉固定在动模板(8)的一侧壁上。润滑油站(13)通过油管与油缸(9)侧面的注入口连接,固定在动模板(8)的另一侧壁上。
滑块(6)、铜滑块(7)为长条形,用螺钉固定连接成整体的滑板。
缸筒(4)为中间有盲孔的T形,上表面有螺钉孔和进油口,内壁上还有凹环槽。
支座(5)为长条形,下端有带支撑筋的空腔,两端头上各有一与空腔相通的通孔。
缸筒(4)用螺钉固定在支座(5)两端头处的通孔内,而活塞(3)的一端外紧套有密封圈,并与缸筒(4)滑配组成柱塞式油缸(9),带有两柱塞式油缸(9)的支座(5)放置在滑块(6)、铜滑块(7)上,为防止滑块(6)、铜滑块(7)前、后移动,在支座(15)的两端头上用螺钉固定有压板(1),并挡住滑板使滑板只能上、下滑动,为防止导轨上的灰尘用螺钉在滑板的两端头上固定有挡板(2),连接成整体的滑脚。并将两滑脚在两支座(5)的中间位置的上表面上,用螺钉将其固定在动模板(8)下表面左、右两边缘上。
蓄能器(10)的出油口通过油管分别与两支座(5)上的四缸筒(4)连接成一体,换向阀(15)上的B腔与单向阀(14)的一端连接,单向阀(14)另端的一路分别与溢流阀(16)、压力继电器(11)连接,另路分别与蓄能器(10)、压力表(12)连接,而溢流阀(16)的一端接油箱,上拆式动模板滑脚装置装配成。
使用时,根据模具的重量,调节压力继电器(11)的压力,压力可由压力表(12)数值反映出,而溢流阀(16)的压力是设定在最高使用压力值(一般出厂前工厂已调节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善海,未经夏善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05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