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节能灯具无效
申请号: | 01210662.3 | 申请日: | 200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678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朱绍龙;皇甫炳炎;杨百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V7/22 | 分类号: | F21V7/22;F21V3/04;//F21W13100 |
代理公司: | 复旦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飞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节能 灯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节能灯具。
目前照明灯具的利用率都比较低,通常在50-60%左右。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可以改进灯具结构,设计出高效节能灯具,其光利用率可提高到70%以上。但是由于在工作环境下,有油气、有机物蒸汽、灰尘等污染,使灯具的光输出下降。通常在3—4个月后,光输出可下降到初始值的70—80%,使得一般灯具的光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在公共场所清洁灯具,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还极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节能灯具,从而使灯具维持较高的光通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节能灯具是利用紫外光触媒原理设计的。早在70年代,人们已发现某些半导体(例如二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等)具有紫外光触媒作用,即在常温、常压下可使有机物降解。随后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可将光触媒技术用于治理环境,即用于分解空气中的有机物而净化空气。其基本原理是,在紫外光(λ<400nm)照射下,在半导体晶体内形成电子——空穴对。空穴扩散到表面后,能和H2O形成OH自由基,它能与较大多数有机物反应,生成H2O和CO2,从而使有机物降解。经研究发现在适当条件下,只需要微弱的紫外线就可以使这个反应进行。但是,至今尚未有将光触媒技术用于照明灯具的报导。
众所周知,大多数气体放电灯除了发射出大量可见光外,还有少量紫外线。据此,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灯具加以改进,即在现有灯具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只在灯具的反射器或防护玻璃罩上涂覆一层光触媒材料——氮化钛。
通常的气体放电灯灯具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带有防护玻璃罩的密封型灯具(如图1所示),另一种是不带防护玻璃罩的开放式灯具(如图2所示)。对于第一种密封型灯具,光触媒材料——氮化钛层涂覆在防护玻璃罩外表面,厚度一般为0.2—0.8μm;对于第二种开放式灯具,光触媒材料—氮化钛层涂覆在反射镜面上,厚度一般为0.6—1μm。
上述光触媒材料层的涂覆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采用氮化物材料真空蒸发或溅射涂膜的方法;金属材料在氧化气氛中的化学气相沉积涂膜的方法;用金属氧化物的有机溶液浸涂后烧结成膜的方法;用金属氧化物的有机物蒸汽沉积后烧结成膜的方法,等等。
由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照明灯具,可有效分解掉与防护玻璃或反射器接触的有机物,使灯具表面自动保持清洁,从而使灯具有较高的光通维持率。同时,可对灯具周围空气起到净化作用。因为在空气中往往有污染气体存在,特别在大型建筑物内,如商场、隧道、地铁等,气体污染甚为严重,空气很不新鲜。在这些场合使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灯具,可使环境空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净化。本灯具可以广泛用于城乡居民的照明,尤其适用于地铁、隧道、体育场馆、商场、工厂车间、城市马路等场合的照明。
图1为密封型灯具结构。
图2为开放式灯具结构。
图中标号:1为光源,2为反射器,3为防护玻璃罩,4为光触媒涂层,5为电器箱。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密封型结构的金属卤化物灯的灯具,灯具的其他结构尺寸同通常形状,在防护玻璃外表面,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涂覆一层氮化钛膜,厚度控制在0.6μm左右。带有本光触媒涂层的灯具,即具有良好的自洁功能,在大气环境下,该灯具的防护玻璃外表面不会积聚灰尘,可长期保持光洁、透明,使光通维持率保持在80%以上,而该涂层的寿命不低于10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06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