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无效
申请号: | 01210899.5 | 申请日: | 200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4650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法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法聪 |
主分类号: | F23L17/08 | 分类号: | F23L17/0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6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结构 自动 转向 换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自动转向换气器。
换气器或换气扇目前均安装于房屋的窗户上,大致可分为电动或者手动两种类型。电动的换气器使用时需要人工打开和关闭,比较麻烦,且运转时带有一定的噪音。风动的换气器则存在着换气效率低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人曾设计出一种自动转向换气器并申请了中国专利(专利号为:00255692.8)。这种自动转向换气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具有使用方便、无噪音等特点。但是,上述的自动转向换气器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它是利用内外叶轮的转动来实现换气目的,其结构较复杂、换气的效率不是很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使它具有结构简单、换气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包括支承座和外壳,支承座呈圆筒状,外壳的形状为一个弯曲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的圆筒,其下端套在支承座上,外壳内有一个内筒,内筒垂直于支承座的方向设置,且于外壳的弯曲处贯通外壳。
本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一般安装于屋顶上。在本换气器中,支承座一般垂直于地面设置并与室内相通。套在支承座上的外壳能随着自然风的风向变化而自动转向。自然风从内筒中通过,并带动室内的臭气等有害气体经支承座向外排出,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
显然,在本实用新型中,内筒取代了原有的内外叶轮,其结构较为简单,并可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由于自然风通过内筒过程中的阻力小、风速快,故能大大提高换气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附图是本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承座;2、外壳;3、内筒;4、弹珠;5、导向片;6、防水板。
如图所示,本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包括支承座1、外壳2和内筒3。支承座1为圆筒状,一般垂直固定于屋顶或者室外的通风之处。本实施例中,支承座1上端外侧设有环形凹槽,凹槽内装有弹珠4。这样,外壳2套在支承座1上后可以随风向灵活转动。
内筒3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贯通外壳2,内筒3的内端位于外壳2内,离外壳2的上端面有一定的距离。这是为了保证自然风通过内筒3时能有效抽取室内的空气通过外壳2向外排出。本实施例中,内筒3的外形呈锥形,其外端的口径较大。在使用过程中,自然风是从内筒3的外端往内端方向吹。由于口径逐渐变小,风速将加快,因此能提高换气效率。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外壳2上部外侧垂直固定着导向片5。导向片5起导向作用,使外壳2随着自然风的方向变化而转动,即内筒3的方向与自然风的风向始终一致,永远保持顺风。
另外,外壳2上部的内侧还设有防水板6。防水板6可以阻挡室外的雨水由外壳2上端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2、内筒3、导向板5和防水板6均可采用塑料,尤其是玻璃钢作为材料制成。导向板5、防水板6与外壳2最好能连为一体,一次性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法聪,未经李法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08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