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布防和撤防报警式安全防盗门无效
申请号: | 01211424.3 | 申请日: | 2001-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4584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发明(设计)人: | 董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文奇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E05C21/00;G08B13/08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刘刚 |
地址: | 116021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防 撤防 报警 安全 防盗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门,尤其是一种免布防和撤防报警式安全防盗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日益重视,几乎家家都安装了防盗门,但现有的防盗门大多不具备报警功能,门被撬开东西被盗的现象时有发生,却不能通过报警装置威摄罪犯并及时通知屋主制止犯罪;而带有报警功能的防盗门又往往结构复杂,操作麻烦,成本亦高;目前虽已有装于室内的安防报警控制器可以监视罪犯报警,但需要屋主在离家回家时进行布防和撤防,容易造成由于屋主粗心忘记布防和撤防而产生误报警,且该装置隐蔽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须布防和撤防即可在被暴力推开时报警的免布防和撤防报警式安全防盗门。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免布防和撤防报警式安全防盗门,包括防盗门和报警装置,防盗门由门框1和门扇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门框1和门扇2上设置有两对串联的磁控开关SW1和SW2,在门扇2的开启侧设有门障3,一对磁控开关SW1位于门轴上或靠近门轴一处,磁铁靠近时闭合,另一对磁控开关SW2位于远离门轴处,磁铁靠近时为断开,串联的磁控开关SW1和SW2与延迟电路组成的回路结果输出至报警装置。所述的门障3由门链4和锁具5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功能齐备,当门被暴力推开时,门障即可阻止罪犯进一步侵入,并经过短时延时后引发报警,而屋主进出家门时无需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布防和撤防,因而使用方便,且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防盗门和报警装置,防盗门由门框1和门扇2组成,在门框1和门扇2上设置有两对串联的磁控开关SW1和SW2,其中一对磁控开关SW1位于靠近门轴处,也可以装在门轴上,在磁铁靠近时闭合,另一对磁控开关SW2位于远离门轴侧,在磁铁靠近时为断开,离开磁铁时为吸合,串联的磁控开关SW1和SW2与延迟电路组成的回路结果输出至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在门扇2的开启侧设有门障3,门障3由门链4和锁具5构成。
磁控开关是利用磁性簧片和隋性气体一起封人玻璃内形成磁性驱动开关,当接近磁场时,磁力使其吸合式断开,磁力消失时,又恢复原来的状态,本实用新型中磁控开关SW1和SW2的磁簧管安装在门框1上,磁铁安装在与之对应的门扇2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门闭合时,SW2断开,而SW1闭合,整个报警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当门被推开时,门障3随即阻挡门进一步开启,门只能推开一个很小的角度,此角度不能使人进入,此时SW2由断开变成闭合,而SW1由于靠近门轴,门开启的角度使其仍在其磁控距离内,故SW1仍闭合,SW1和SW2接通延迟电路,经过短时延迟(大约15秒~30秒)之后,接通报警电路。故当罪犯用暴力推开门之后,由于门障的存在,罪犯不能在短时内将门全部打开,从而引发报警,而屋主在打开门锁后,很快便打开门,门被进一步推开,磁控开关SW2超出其磁控距离,SW2由闭合变成断开,整个报警电路又处于开路状态,故不能触发报警,当屋主需要离开房间时,需要合上门障锁,然后再关上并锁闭防盗门,同样的道路,SW1和SW2均有一段时间都处于闭合状态,但这段时间短于延迟报警时间,故不能触发报警,这样,当屋主在房内时,可以利用门障和门外人谈话而又能阻挡门外人进入,必要时可手动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可以为声光报警器、通讯拨号驱动电路中的一种或两种,也可以为安防报警系统中的一部分--报警控制器,可以将声光报警器、通讯拨号驱动电路、报警控制器及延迟电路用盒体装配在一起做为报警装置的主机,用导线将主机和磁控开关连接起来,主机可以暗藏在门扇或门框内,也可以暗藏在屋内任何地方,磁控开关暗设在门框和门扇内,导线可暗敷在门框里。本实用新型中可用磁控开关SW1和SW2的通断来布防和撤防,从而使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亦可把门铃组合进去,使本实用新型增加一种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文奇,未经董文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14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火二燃式焚烧炉
- 下一篇:导电样品快速线性升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