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流锥滚筒式脱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13619.0 | 申请日: | 2001-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668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诚实;毛纺成;罗建农;佘运杰;胡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F12/18 | 分类号: | A01F1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流 滚筒 脱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流锥滚筒式脱粒装置,适应于收割水稻、小麦的联合收割机上使用。
轴流滚筒式脱粒装置主要由滚筒、凹板筛、顶盖和导向板等部件组成。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圆柱形滚筒、圆弧形凹板筛、导向板和圆弧形顶盖组成一个从喂入口到排出口的封闭型圆柱形脱粒室,滚筒旋转时,借助安装在滚筒上部顶盖内壁的导向板使被脱作物做轴向流动,由于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脱粒性能基本能满足要求,被各种联合收割机广泛采用。其不足之处是功耗高,如喂入不均还可能造成堵塞。另一种为由圆锥形滚筒、与之相配合的带锥圆弧形顶盖组成的一个从小端喂入从大端排出的封闭型圆锥形脱粒室,滚筒旋转,借助锥角产生指向大头端的轴向分力使被脱作物从小端的喂入口向大端的排出口作轴向流动。锥角越大指向大头端的轴向分力越大,被脱作物流动越畅,锥角一般为10°~15°。由于制造工艺比较复杂,目前在国内的联合收割机上未见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功耗小、夹带损失小、破碎率低、清洁度高的轴流锥滚筒式脱粒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由滚筒、凹板筛、顶盖和导向板组成,滚筒为喂入口端小,排出口端大的锥形滚筒。
锥形滚筒的最佳锥角β为0.5°~8°。
凹板筛的包角α最好为240°~300°。
导向板的高度亦最好为喂入口端高,排出口端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1.锥形滚筒2.凹板筛3.顶盖4.导向板5.喂入口
6.排出口
现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详加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滚筒1、凹板筛2、顶盖3、导向板4组成,导向板4安装在滚筒1上部顶盖3的内壁,凹板筛2和顶盖3组成一个圆柱形的外胆,它与现在使用的收割机的凹板筛和顶盖外形基本相同。滚筒1为锥形滚筒,作物由滚筒的小端喂入口5进入,从大端排出口6排出,滚筒圆周速度沿轴向逐渐增大,更能适应作物脱粒特性的要求,脱粒时作物从喂入口5进入并贴在凹板筛2表面和顶盖3表面,在滚筒锥角产生指向大头端的轴向分力和安装在滚筒1上部的导向板4共同推送下,作朝向排出口6的螺旋轴向运动,籽粒、颖壳、碎秸、碎叶等籽粒混合物在滚筒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凹板筛孔落下,其余的秸草则从滚筒尾端的排出口6排出机外。由于滚筒1为锥形滚筒,而凹板筛和顶盖仍为相互配合的圆弧形曲面,本装置的喂入口处的脱粒间隙比排出口处的脱粒间隙要大些,作物脱粒则从喂入口处开始到排出口处终止,作物的体积由喂入口处逐渐向排出口处减少,正好和脱粒滚筒与凹板筛之间的间隙相匹配,在保证充分脱粒的前提下,比传统的轴流滚筒式脱粒装置脱得更柔和些、更均匀些,同时秸杆更完整些(既碎秸杆减少了些)。其结果必然是脱粒的功耗会降低些、受伤的籽粒减少些、清洁度也会提高些。
由于联合收割机使用的脱粒滚筒比较长(一般在1m以上),因此滚筒1的锥角β不宜太大,最佳为0.5°~8°,滚筒可以是开式的,也可以是闭式的;锥角β可以取滚筒的全程,也可以取滚筒的部分行程;β角既可以是滚筒母线与轴线的夹角,也可以是脱粒齿的顶端连线与轴线的夹角。当β取较大值时,导向板4(一般有多块)的高度最好部分或全部设计成进口端高些,出口端低些。从而避免因导向板在喂入口端与锥形滚筒之间间隙过大,引起作物轴向流动不畅。
目前国内的联合收割机上的凹板筛的包角α都小于240°,为了提高籽粒的通过性、减少夹带损失,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增大其包角α。本装置的包角α最好在240°~300°之间。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与现行的收割机轴流滚筒式脱粒装置不同的特征,更适应水稻、小麦等作物脱粒特性要求,具有结构更合理、功耗小、夹带损失小、破碎率低、清洁度高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未经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36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