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拉式自卸蜂窝煤炉无效
申请号: | 01214010.4 | 申请日: | 200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665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发明(设计)人: | 朱福林;谭旭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敬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B13/02 | 分类号: | F24B13/02 |
代理公司: | 贵州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二***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拉 蜂窝 煤炉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推拉式自卸蜂窝煤炉,属于煤炉的技术领域。
传统的蜂窝煤炉是将若干煤块叠在一起、火从底层的煤向上燃烧,当这块煤燃烧完毕,则应分别按顺序从最上面一块煤夹出,直至把这块煤夹出丢弃,再把其余的煤按序夹回煤炉中,这种方法,十分不卫生,污染环境,影响火力;在中国专利申请中有利用炉桥翻转的原理制造的可以自卸煤块的产品,这种煤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比较复杂,操作比较费力,特别是当煤块中含硫、铁元素丰富时,煤块烧结,所以不容易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拉式的自卸蜂窝煤炉,这种产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采用推、拉这样的简单动作就可以比较轻松的将煤块推出炉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由炉体(1)、炉芯(2)、炉面板(3)、炉底座(4)、炉桥(10)和灰箱(5)构成,炉桥(10)安放在炉底座(4)上,炉芯(2)安装在炉体(1)内,在炉芯(2)与炉底座(4)之间安放有一个活动的金属圈(6),金属圈(6)的一端连接拉杆(7),拉杆(7)伸出炉体(1)外,金属圈(6)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块托板(8),金属圈(6)下的炉底座(4)上有孔(9),金属圈(6)安放在炉芯(2)下、炉底座(4)上,金属圈(6)下的炉底座(4)上有圆形孔(9),其孔径大于蜂窝煤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采用推、拉这样的简单动作就可以比较轻松的将煤块推出炉芯,这种产品在工作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小,比较卫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它由炉体(1)、炉芯(2)、炉面板(3)、炉底座(4)、炉桥(10)和灰箱(5)构成,炉芯(2)安装在炉体(1)
内,在炉芯(2)与炉底座(4)之间安放有一个活动、可移动的金属圈(6),金属圈(6)的直径大于蜂窝煤的直径,金属圈(6)的一端连接拉杆(7),拉杆(7)伸出炉体(1)外连接一个手柄,金属圈(6)的另一端端面上连接有一块托板(8),金属圈(6)安放在炉芯(2)下,金属圈(6)下的炉底座(4)上有圆形孔(9),其孔径大于蜂窝煤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在现有蜂窝煤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将煤炉的炉底座(4)上开设一个圆形孔(9),其孔径大于蜂窝煤的直径,便于废弃煤下落,将一个内径大于蜂窝煤的金属筐(6)放置在炉芯(2)与炉底座(4)之间,金属筐(6)的一端连接拉杆(7),另一端焊接有一块金属托板(8)。正常使用时,炉芯内有4块重叠的煤块进行燃烧,其中有一块煤处于炉芯底部的炉桥上,在金属圈或筐(6)内燃烧,当需要添煤时,将拉杆(7)拉出,使得金属圈或筐(6)运动,把这块已经燃烧完毕的煤块运动、从圆形孔(9)掉入灰箱中;而其上面的一块煤则掉在托板(8)上、依然处于炉芯(2)内,这时候推动拉杆(7),使得金属圈或筐(6)运动,托板(8)处于炉壳体与炉芯之间,而托板(8)上的煤块触到炉芯后则又掉在炉内的炉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敬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阳敬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40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