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子牌照无效
申请号: | 01214456.8 | 申请日: | 200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5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亚雄 |
主分类号: | B60R13/10 | 分类号: | B60R13/1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03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子 牌照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通讯技术,应用于汽车识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现有的汽车金属牌照为一金属薄板制成,一般通过人眼对其编号进行识别,如果汽车是在运动中,要进行识别往往就很困难。其次,这种牌照还存在易丢失和被伪造的问题。另外,对于被盗或者非道路违规的车辆,用现有的方法进行识别与查找,显然难度甚大,往往是动用许多人力而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快速、便捷和低成本识别、查找和统计车辆、尤其是运行中的车辆的汽车电子牌照,并解决目前存在的伪造牌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汽车电子牌照包括一个罩壳和分别连接在罩壳开口处的液晶显示屏以及发射键、功能键、天线和天线开关,在罩壳内装置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置有射频信号接收组件、解码模块、微机模块和射频发射组件,上述模块的回路连接结构顺序为:天线开关→射频信号接收组件→解码模块→微机模块→射频信号发射组件→天线开关,其中射频信号接受组件由射频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中频放大器、解调器依序连接而成;射频信号发射组件由编码发生器、调制器、推动器、功率放大器、输出匹配器依序连接组成。
解码模块还分别单连接有显示模块和声音模块,显示屏与显示模块相连接;在微机模块上分别单连接有功能键接口和IC卡。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个类似于传呼机大小的收发讯装置,能够主动或被动发射电子信号。它可以安装在汽车仪表盘上的相应位置,其构造为:外壳1(通常采用工程塑料制成矩形或椭圆形状),显示屏2用于显示汽车牌照号码3和接收到的信息4,发射键5用于将内部存储的汽车牌照电子码发送出去,功能键6用于阅读收到的可显示信息,电路工作板7用于连接射频信号接收组件10、解码模块11、微机模块12、射频信号发射组件1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各种模块和元器件均可从市场购得。
与本实用新型配合使用的是一套电子牌照检测装置,它们之间按照约定完成发射和接受信号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它由天线8、天线开关9、射频信号接受组件10、解码模块11、微机模块12和射频发射组件13、显示模块14、声音模块15、IC卡16组成。其中,射频接受组件10由射频放大器17、混频器18、滤波器19、中频放大器20、解调器21连接组合而成;射频发射组件13由编码发生器22、调制器23、功率放大器24、推动器25、输出匹配器26连接组合而成。
汽车电子牌照在汽车运行时即自动处于工作状态,一般情况下,天线开关9处于接收状态,整个装置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接收和识别处理。不属本装置识别的信号,不予理睬;对属本装置识别的信号,则经过解码模块11识别后,进行显示等处理。
当电子牌照收到一组从电子牌照检测装置发出的特殊指令信号时,该信号经过天线8、射频放大器17、混频器18、中频放大器19和解调器20,在解码模块11中被解析出来,微机模块12将按照该指令启动内部工作程序,并在该内部程序指挥下,自动将存储在IC卡16中的汽车牌照电子码,通过编码发生器22、调制器23、推动器24、功率放大器25、输出匹配器26、天线8发射出去,供给检测装置检测。
当按压发射键5时,通过功能键接口27,使微机模块12中断接收任务,转而进入发射状态,此时,在微机模块中的工作程序的指挥下,将IC卡16中存储的汽车牌照的电子码发射出去。
本实用新型采用FLEX编码系统,这是一种分时传送的全同步寻呼编码,采用该编码的优点是寻呼接收用户号码在全国具有唯一性,这与汽车牌照号码在全国具有唯一性是一致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对违规车辆能进行快速识别与查找。例如,对不进行年审、不交税费的违规车辆,只要将这些车辆的牌照号码存入电子牌照检测装置内,当这些车辆通过检测点时,电子牌照检测装置就会自动报警提示;
2、同理,可以迅速查找丢失或被盗的车辆;
3、可以快速进行车辆统计;
4、可以进行信息传输服务,如年检、缴税费等有关事项的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亚雄,未经张亚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44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