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道打印机无效
申请号: | 01214562.9 | 申请日: | 2001-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4581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兵;陈太平;余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三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15/00 | 分类号: | B41J15/00;B41J29/3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冯忠亮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道 打印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印机,特别是一种可自动切换送纸器的多道式打印机。
目前已有的打印机中,还没有能完成多种票据打印的多通道式打印机,在打印不同票据时必需使用几台打印机或由人工在一台打印机上设置不同格式来完成打印工作。这样会给操作者带来很多不便,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使用成本增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切换送纸器,操作方便,能完成多种票据打印的多通道式打印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多道打印机,包括机芯1、送纸器7、与传动机构连接的同步齿形带轮2、9,同步齿形带轮9与送纸器7的端面齿轮19传动连接,所说的同步齿形带轮9为至少两个,每个带轮9对应一个送纸器7及其端面齿轮19。
若干个同步齿形带轮9及其对应的送纸器7竖直排列,同步齿形带轮9上同时有同步齿和渐开线齿,分别与同步齿形带4和送纸器的渐开线齿轮啮合。
同步齿形带轮2与若干个同步齿形带轮9通过一根同步齿形带4串连传动,有张紧轮3与同步齿形带4连接。
送纸器7的端面齿轮与电磁离合器8或手动离合器连接。手动离合器可有使端面齿与带轮9啮合和脱离两个位置,直接由手搬动到位。
有进纸机构控制器12通过并口数据和状态线13与计算机并口14连接、与打印机选通线15连接、与进纸机构驱动电路16连接、与电磁离合器8连接。
送纸器7固定于两侧板6之间,其一端装有复位弹簧9,另一端固连有端面齿轮19。
手动离合器包括凸轮轴18和轴上的若干个凸轮11,凸轮11与送纸器的端面齿轮19接触时,端面齿轮19与同步齿形带轮9啮合,凸轮11与端面齿轮19脱离接触时,端面齿轮19与同步齿形带轮9脱离啮合,送纸器的另一端有复位弹簧9。
每个同步齿形带轮9与同一同步齿形带轮2之间有导纸板5。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
1,同时使用多个送纸器,在一台打印机上能实现多种单据的打印,并能自动切换。可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2,实现各种票据打印自动化,即省时又省力,操作简便,具有功能完善、利用率及效率高等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控制器框图。
如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多道打印机包括:1.机芯,2.同步齿形带轮,3.张紧轮,4.同步齿形带,5.导纸板,6.侧板,7.送纸器,8.电磁离合器,9.复位弹簧,11.凸轮,18.凸轮轴,传动板,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及控制板。其中检测电路向控制电路提供设备工作的状态信号。
送纸部分由两侧板6、导纸板5、多个送纸器7、电磁离合器8或凸轮轴18以及控制电路组成,并通过侧板6与打印机机芯1固连。
当某种单据需要打印时,控制器就发出指令使相应的电磁离合器8吸合,实现多种送纸器7的切换,使相应送纸器端面的齿轮19与同步齿形带轮2啮合,带动送纸器运动,此送纸器就将打印纸通过相应导纸板送入打印机,而完成打印工作后,控制电路发出退纸信号使打印纸退到初始位置。此时电磁离合器离开,送纸器端面的齿与同步齿形带轮在弹簧9的作用下脱开,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使用手动离合时,当某种单据需要打印时,可旋转凸轮轴旋钮18,实现多路送纸器7的切换,凸轮11使相应送纸器端面的齿轮与同步齿形带带轮9啮合,带动送纸器运动,此送纸器就将打印纸通过相应导纸板送入打印机,从而完成打印工作。
多道打印机驱动程序通过并行接口,发送出控制命令/打印数据,因为多道进纸机构控制器控制着打印机的选通线,因此,即使在并口数据和状态线上数据时,在控制器没有选通打印机时,打印机不会有任何动作,当需要打印时,多道打印机驱动程序向控制器发送控制命令,并完成与控制器的信息交互,在控制器收到命令后控制多道打印进纸机构进纸,同时,检测出打印机初始状态,在进纸完成后,多道进纸机构控制器选通打印机,让计算机直接控制打印机正常的打印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三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三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4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